佛祖智多无尽,众生力大无穷。有智无力譬诸四肢瘫痪,有力无智譬诸耳聋目盲。头脑与肢体配合得当,身心自然健健康康。智慧与力量配合得当,人事自然顺利通畅。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强扭的瓜不甜,夹生的饭不香。曾记得孤儿院的冬天,住平房没暖气,烧锅炉没燃料,多方求助爱心人士,取暖问题很快解决,后来到了燃料多到没地方放了,又赶紧打电话叫人家别送了。曾记得读经中心的寒假,号召大学生不回家过年,留下来读诵经典,大家各自行动呼朋引伴,一期别开生面的活动就此展开,后来人数多至成千上万人,直到师资和场地都成了问题而不了了之。曾记得上街为养老院感召米、面、油,曾记得为儿童医院筹集善款,曾记得为灾区捐款,曾记得为山区捐物……虽然上述这些事情我只是一个参与者,但是让我看到了诸多不可思议的神一样的存在。只要发起者一念至诚至公,执行中念念不贪不私,天下虽大,无事不成。另外,还有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不是供不应求,就是求不应供。供不应求这个好办,求不应供就很难为了。前者好比饿着肚子找饭吃,后者好比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咱们办事应该是本着饿着肚子找饭吃的原则,必须得有一个需求点来做为突破口,不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叫人人不来,干啥啥不成。就拿建寺院、盖教堂这样的事情来说,没有大量的信众,即使牛人力挺搭建成功,也难免像希望小学一样没有希望。走一走,瞧一瞧,看看全国有多少空空的希望小学,空空的寺院,空空的教堂,空空的别墅楼房……直到拆迁的时候把它炸了,再赔上一笔貌似没赔的补偿款。社会上有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够这么糟蹋呀?等到大家都糟蹋到没有饭吃的的时候,再来上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使社会瞬间变成一座座屠宰场和一台台绞肉机,让自己和亲人同胞全都死无葬身之地。想想教育跟校舍没啥必然联系,再想想佛法跟庙宇也没啥必然联系。孔子当年就是在自己家门口的杏树底下设坛讲学的,释迦牟尼当年更是居无定所随缘应化带领僧众到处传法的。由此可见,圣人行教都是以开启民智,导民向善为迫不及待的第一要务,至于修庙建寺都是广大信众为了弘法利生而众议众筹的一种行为举措。可惜虽然环境好,但是无奈学习差。自古多少善知识,死于亭台楼阁下。因此,孔子带领学生颠沛流离周游列国,释迦牟尼带领僧众披衣托钵四处化缘。如果优美的环境果真有利于教学传法,我想孔子、释迦牟尼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不就是到处搭建校舍精舍,到处宣言招聘招生嘛!这多简单,多省事,多方便,多快捷?关键这里大家忽视了一点,教学传法毕竟不是人多图热闹,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寻求终极真理,聆听圣人教诲。本来传播真理一开始就是不建学校不收学费的,谁料如今学校没钱不让上学,寺院没钱不让上香。总而言之一句话,私有制社会的人心无良,人性不善,客观上看似乎都是钱闹的,其实主观上看统统都是贪闹的!贪多嚼不烂,因噎又废食。劝君别着急,君心又添堵。纵观古今圣贤,经世为善也好,救世劝善也罢,无非代天宣化,替天行道而已。圣贤虽逝,经典长存,躯体虽隳,灵则千古。经典就是真理,就是照亮人类航程的灯塔。只是讲经说法的“船长”、“舵手”们,能否对得起买票乘船的同胞呢?这还须引领百姓众生的经师法师们,拍拍自己的脑袋,摸摸自己的良心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