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术的最终导向是心灵与精神,是一种文化与文明,超越了时空的约束。敦煌壁画艺术,首先给我们的是一种被艺术化了的视觉效果,通过不同又极其丰富的色彩触动与感染,在艺术符号的指引下,在人物图像的妩媚中,在静态与动态的外化与内止的双重作用下,引发精神的振奋与心灵的震撼。艺术产生的痛苦与欢乐,可以给人们永恒的感染,只有刺痛心灵的艺术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敦煌壁画就是这样的艺术,它以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壁画的艺术美。
丰富高雅;夸张变形;动感组合
敦煌,一个美丽与神秘的代名词。要真正领略敦煌壁画的神韵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用心灵去感受,用身体去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因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由于艺术是永恒的,艺术的强大力量决定了艺术的复杂性。“艺术的最终导向是心灵与精神,是一种文化与文明,超越了时空的约束” 。敦煌壁画艺术不断的升华与深化,它以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壁画的艺术美。
丰富高雅的舞蹈艺术
我国有悠久而丰富的舞蹈艺术传统,由于没有科学的记录方法,不能很好地流传下来。在这一点上,敦煌的壁画和雕塑艺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宝库。仅在经变伎乐里,就保存了约两百个舞蹈形象。经变中的伎乐飞天,其形态几乎都是选取舞蹈动作过程中一瞬间的舞姿,不但给人以强烈的动感,而且表现了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有的神情开朗奔放,有的温婉妩媚,有的动作疾驰矫健,有的轻盈柔慢。

夸张变形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艺术表现而不是再现,就必须予以适当的夸张和变形。特别是宗教,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创造理想的神及其活动的世界。敦煌壁画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创造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刘勰说得好:“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夸张是对现实生活形象合乎规律的增大或延伸而创造的合乎理想的形象。 
梦幻般的排列组合
敦煌北魏千佛画最基本的色调是红色,不同色度的红色中,有规律的排列着单纯明快的蓝、绿、黄、白等色。这些纯色像跳动的光斑,在忽明忽暗的变化中,造成梦幻般的“频闪”效果。显然,在北魏时期,洞窟中大面积的千佛画在未变色前,并非现在这样灰暗阴沉,而是大红大紫,色彩斑斓, 极为华丽精美。

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就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