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心,坚守梦想》
文/吴娟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就如中国一句古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白岩松
七月一日,一个光辉的日子,一个具有无上荣耀的日子。1921年一艘红船驶入中国大地,扬帆起航,将满面疮痍的河山重整,将嘹亮的号角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从此,蛰伏的生灵逐渐苏醒、跃动,一副生动向上的画卷展开在人们心头。那是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崇高梦想而前赴后继、不惜用生命换来的生活啊!
又是一年七月一日,当岁月走过沧桑,旧日时光遗落心田;当红旗漫卷西风,高原上空白云掠过;当一路风尘一路艰辛,一路拼搏一路热血,共产党人终于一路高歌、昂首走在时代前列。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个人,没有了精神,就失去了灵魂。一个国家,没有了信仰,就丧失了凝聚人心的力量。勿忘初心,坚持理想、铸就高尚情操。
战争年代,炮火袭击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黑色恐怖笼罩心头,永远填不饱的肚子,永远展不开的眉头,生命如草芥一般风雨飘摇……正是在那个苦难的时代,英雄辈出,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支撑起人民的信仰,用舍己为人的精神诠释着共产党人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这个响当当的名称如春风一般吹进大众心里,让一个一个无数的小家连成一个充满希望的大家,抚慰着多灾多难的中国。
忘不了看过的一个记录片片段,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打入敌人内部的一批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其中有一名女性,一直潜伏直至新中国成立,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认为她是一名汉奸而孤立排挤。就这样,她在一个纺织厂里没有尊严如蝼蚁般的生存着,隐忍不发直到平反。当接到平反通知书的那一刻;当全厂职工讶异的看着她、无法相信的那一刻,她默默低下头、两行清泪夺出眼眶,静静穿过人群走向宿舍……就在那一天,就在那一天深夜,她的使命也随着她毅然决然的结束肉体戛然而止!写到这儿,我的眼睛依旧是当初看到这个短片时一样的热泪盈眶。是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理想促使她异于常人艰难的行走?是什么样的毅力、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起她瘦弱单薄的身体?又是什么样的牵引、什么样的梦想令她寻找荆棘深处隐藏的光辉?如今,坐在电脑前想象那种艰难那种不易,已是心力俱散。我想,还是轻快的心灵承载不了岁月的艰辛吧,只有让眼泪悄悄的流。滚烫的泪水在眼底渐渐收敛,冷却不可抑制的内心。至此,仍释放不了那股莫名的感动,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洗礼,再一次坚强。越是思想单纯越亲近人性,越坚不可摧,这也许是我极具震撼之所在吧,还有什么样的情绪可以如此冲激!看她,便懂得了理想的境界;读她,便抓住了那股向上的力量。
再完美的人生都有落幕的时候,反之,当人生落幕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值得怀念?勿忘初心,守住底线、不忘向阳而居。
叔本华曾写道:“人生即意欲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我想,人之所以有时候觉得心累,甚至觉得工作无聊,提不起精神,更大程度上是追求了那些虚幻的东西,那些能给自己带来片刻满足感的东西,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形成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就懒于去做的懈怠作风,也让自己逐渐远离阳光、远离正能量。其实,一步步走来,从单一知识到运用实践,逐渐担负起职责;从怕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心理变化,无形中,责任意识已潜移默化进了思想,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中。看似简单琐碎的事,锻炼了我们不断寻求的一种深度与宽度,来达到自身精神的充实感。这样,人生才能渐渐丰满起来,我们的自身价值才体现得更加积极、更加宽广。
当安静的时光缓缓流走,带走人们日渐衰老的容颜以及青春昂扬的心态,除了四季变幻的美景不断滋润蒙尘的初心,还应有自我的蜕变驱动内心。
曾经,观看过一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非常令人怀想。想象不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困苦的生活条件;想象不到人民身处困苦之中,依然能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想象不到国家领导人与群众之间共患难共命运的关系。更是被周总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深深折服!我们怀念过去、忆苦思甜,并不是要完完全全照搬照做,学习的更是一种精气神,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同样我们学习伟人崇高的理想与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并不是要思想上达到那种高度,而是通过理解感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努力提高自身清醒的底线思维能力。当我们还可以感动、还有泪可流,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次次碰撞、一次次蜕变,依然能够守住那颗初心,坚守梦想,才能继续向前。
如果,人生不仅仅只能快进,不仅仅只能看到眼前一览无余的道路,还能将日子倒退,光阴回流。回到某个节点,会有怎样的情感再次触碰呢?回到原点,还会有当初的心情吗?还会是最初眼里看得明明白白的事物吗?
注:(这篇文章曾被某个纪检网站盗用过,但未经原创作者同意,作者已授权,在此刊发。)
收稿时间:2018年9月18日
吴娟:陕西省宜川县纪检干部,一个在文字上自由行走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