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玉峰《临江仙 • 书香》
青灯孤侶托心恋,万卷美好心窗。那帘幽梦梦明天,水湄之上任行船。
岁月深髓书做伴,碧波流淌心田。初衷不变是洁莲,花开花落馥流年。

尹玉峰《临江仙 • 书香》 有感于40岁的猪倌公孙弘发奋读书、事业有成的故事:
公孙弘,齐国薛地人,布衣出身。年轻的时候,在基层官府当差。可是,没混多久,就被开除了。
失业后的公孙弘做了猪倌,每天与猪为伴,给人在海边放猪。猪倌地位低贱,但是为了养活自己,也只能坚持。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公孙弘40岁了。猪换了一拨又一拨,自己却还是毫无长进,难道要放一辈子猪吗?进入不惑之年的公孙弘,忽然困惑起来了。
20年后,60岁的公孙弘略有小成,成为当地著名的文化人士。公元前140年,赶上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刚刚登基就下诏要求各郡国举荐“贤良正”、“直言极谏”之士。于是,60岁的公孙弘被推荐给了汉武帝。

到了长安,经过一系列测试,公孙弘顺利成为博士。随后,公孙弘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出使匈奴。从匈奴归来,公孙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报告交上去。
当时的汉武帝只有17岁,可能与这位老爷爷之间的代沟太大,看过报告之后,汉武帝龙颜大怒。公孙弘感觉苗头不对,便主动向朝廷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
朝廷应允,公孙弘灰溜溜地回家去了。很沮丧,很失落,人生还有出头的机会吗?那又能怎么办,继续读书吧。

又过了十年,公孙弘70岁了。汉武帝再一次要求各郡国举荐优秀人才,公孙弘又被当地官员推荐给了汉武帝。家里一贫如洗,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公孙弘不愿意去折腾了,害怕又像上次那样失败而归,希望推荐别人。可是当地官员不许,非让他去不可。公孙弘无奈,一位好心的同乡送给他一套衣服,公孙弘又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

全国一共来了一百多位被推荐的贤良,公孙弘是其中最老的一位,而且太常寺的官员们还认出了他,就是十年前惹得龙颜大怒的老头。
这次的考试是每人写一篇对策,根据文章排名次。太常遍阅贤良们的对策,认为公孙弘的对策平平,无甚新意,便在向汉武帝上奏众贤良对策成绩时将公孙弘列为下等,并把他的文章放在了最下面。觉得皇帝可能没耐心,根本就看不到,这样就不必惹皇帝烦心了。

没想到呈上去后,思才若渴的汉武帝把所有的对策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更没想到的是,汉武帝看过之后,竟然认为公孙弘的文章写得最好,将公孙弘提升为第一名,并召公孙弘入见。汉武帝见公孙弘精神矍铄,虽年迈却“容貌甚丽”,便再一次拜公孙弘为博士。
公孙弘76岁时升为丞相并封侯。西汉初,只有功臣和贵族才能做丞相,而公孙弘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生的丞相,并且得到了善终。

尹玉峰,沈阳市生人,现居北京。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
谢谢阅读,欢迎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