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约诗圣对吟,死生幻灭关情。
梦里雄杰论道,醒时与友交心。
一一尹玉峰诗话题引

在杏花村探幽杜牧创作《清明》心路历程
………………………………………………………………
文/尹玉峰
去年夏天,罗公序伦院长安排我和军鹏兄一家人赴安徽观光旅游,一路感动罗公序伦亲朋好友的热情款待,惊叹安徽好风光;领略了徽域文化的厚重与和谐真谛。最后,圆满地辗转到池州。
罗公序伦院长的小弟罗序文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在他热切的谈吐中,饱含深情;无比自豪地表述了和谐安徽的“池州"、“杏花村"、“清明节"、“杜牧”等词汇。
恰巧,他已经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参与杏花村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和建设:“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园、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誓把传统文化发掘深入,福祉后人一一雄心壮志大着呢!
杏花村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杜牧于会昌四至六年任池州刺史期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杜牧诗中所指的杏花村,成为人们继桃花源之后另一个梦中田园一一杏花村也由此名扬千古。

清明是个缅怀祭祖的日子,关于清明的古诗词,多如牛毛,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唯有杜牧这首饱蘸浓情的《清明》,成为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杜牧在晚唐时期可是个有情怀的官吏呀,诗词、古文和辞赋都相当了得!用现代语境表述:是个全能型作家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这天,杜牧在异乡奔波。本来心情不爽,偏偏又下起了雨,潇潇不歇。路上好多赶着上坟的人,看样子都伤心透了。节日往往会勾起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杜牧此时触景生情,想起了逝去的祖父祖母,悲痛塞满心间。“路上行人欲断魂”,道出了清明时节人们深入骨髓的绵绵之痛。

杜牧在惆怅中人困马乏,急需要找个饭馆把盏消愁。跟牧童一打听,说前面杏花村有饭馆。杜收放眼一望,但见烟雨朦胧中,一大片杏花开得耀眼夺目一一清冷的异乡,那些明艳的杏花,化解了杜牧好多愁绪:无论官场多么险恶、生活多么不如意;活着,总会找到希望的!不是吗?
为了自由和拯救,还会有无数个清明节在身后,那片杏花耀眼依旧;花瓣上一双双晶亮的大眼睛,泪水凝了又滚落衣襟好生愁,蒙蒙泪雨中天赐一壶老酒……如今的杏花村,美丽依旧。

尹玉峰,沈阳市生人,现居北京。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