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英雄山的缘分
李千树
我与济南英雄山的结缘,应该是自四十多年前始。
我第一次光顾和瞻拜英雄山,记得是1984年。
时,鉴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治安一度混乱,党员干部队伍也党性软弱涣散。所以,党和国家决定开展一次犹如延安整党整风一样的活动。而我所在的煤矿,就成为了这次活动的试点单位之一。
对此,矿党委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整党整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当时就是办公室的成员之一,而且还担任党员培训班的教员,负责讲授《中国共产党党史》课。
为了与负责指导活动的省委讲师团取得联系,并从讲师团取得教材,矿上派我前往省委讲师团去出差。这就是我第一次与济南英雄山结缘的缘起。
记得当时办理完公事之后,我就去了离省委大院很近的英雄山,并从其北面爬上了英雄山。
当我终于站立在了那高大的纪念塔下,望着毛主席亲手手书的“人民英雄纪念塔”七个金色大字的时候,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我环纪念塔转了好几圈,遥望着远处几个山头上的亭阁,被郁郁青青的松柏所覆盖和簇拥,我真希望能够逐一登临,亲眼去看看它们的模样,并俯瞰一下整个济南市的面貌。可是,我知道,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只有非常遗憾的又从北面下山了。
那时候的济南,还没有今天的规模,英雄山一带似乎还是郊区。记得其周围还不像今天有这么么高楼大厦,街道也没有今天的宽阔和繁华。当时的英雄山四围,似乎有许多高大的白杨树,其北山麓似乎只有一个小广场,不少人在那里摆摊,买卖一些真假古玩什么的。当我从那里经过时,小贩们就朝我兜揽着生意。
那时的英雄山四周的街道,除了济南军区的诸多军营,就是一些火柴盒样方方正正的楼房。彼时还没有八一立交桥,但八一礼堂似乎早就有了。我爬完英雄山后,就在附近的街区胡乱溜达溜达。结果漫无目的的走得时间太长了,竟差点误了吃晚饭的时间。
那时候的一日三餐,可不同于今天,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可以随心所欲,随便选择吃饭的时间和地点。那时候,吃饭不仅需要花钱,还要支付粮票。并且,一旦过了饭点,就没有办法吃饭了。
当我走到一个岔路街,忽然想起还需要回到住宿的地方吃晚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在黑乎乎的黄昏里,居然有些迷路了。因为那时候的楼房,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异样。所以,在暗乎乎的黄昏里,就很难分辨之。
我顿时就急出了一身汗。来来回回,反反复复,逡逡巡巡,折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所住的那座七层楼,并找到六层上的那个小食堂,最后总算是吃上了剩余的一点冷饭。
这次济南之行,因第一次爬了英雄山,便有了一种很特殊的象征意味。后来,因公出差,特别是亲家居住在这附近的缘故,我就经常不断的来到这里,三番五次的登上这座特殊的山。并且,而今,我竟然也居住在了这座山的邻近。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初的第一次到此,并怀着激动的心情,爬上了这座山,也似乎就预示着后来特别是今天的结局。由此可见,许多事情,貌似巧合,实际上冥冥中自有定数。
今天,当我每天早上或下午,都要去英雄山下转悠一圈,或爬上山头,彳亍于瞻英阁、赤霞阁和松月亭、迎旭亭,或者流连于赤霞广场、英雄广场、八一广场,以及留春园、绚秋园等的公园里的时候,我都禁不住感慨,这四十多年前的那次省委讲师团之行,仿佛就是一次上天的刻意安排。尤其是当我沿着拥军路来到英雄广场,伫立于山下的烈士陵园中,站立于汪洋等烈士墓前的时候,想起儿时于家乡的汪洋台前,清明节去给烈士们扫墓的情景,我更禁不住有种穿越时空,穿过时空隧道的幻觉。我怀疑,或许,人的一生于冥冥中真有定数,不然的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巧合呢?
2025年11月27日晚于济南善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