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朗诵家和诗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夜,我们相约在古城西安,以诗为媒,相聚一堂,共同品读一位跨文化语境下的华文诗坛佼佼者——来自越南胡志明市的诗人曾原健先生的作品。或许很多朋友还未完全熟悉这个名字,但当我们了解他的人生轨迹,便会懂得他的诗歌为何总能跨越地域与语言的边界,直抵人心。
曾原健先生1981年生于胡志明市,祖籍广东清远,这份双重文化根系,让他的文字既有东方故土的温润底色,又饱含南洋风情的灵动质感。作为胡志明市作协会员、国际华文诗人协会理事,他身兼媒体人、教师、翻译多重身份,足迹与笔锋遍及全球,作品散见于海内外纸媒与网媒,更斩获亚细安华文文学奖、国际桂冠诗人奖等诸多荣誉。从2011年的《美的岁月》到2014年的《青春起点》,二十余载创作生涯,他始终以笔为舟,在生活的海洋中打捞诗意,在情感的天地里深耕细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诗歌世界,去感受那些藏在文字里的深情与哲思。
曾原健先生的诗,最动人的莫过于以寻常物象写尽人间真情。你看《车轮》里,他把爱而不得的执念化作默默同行的车轮,“吻你足迹”的卑微与“咫尺天涯”的怅惘,让每一个经历过暗恋的人都感同身受;《多情相思豆》中,“被眼神吻过的思念”燃烧成鲜红的永恒,串起的不仅是豆子,更是跨越时空的牵挂。而在《怀念先父》里,一句“山倒了”道尽丧父之痛,“天边吐火”“心焚成灰”的极致表达,却在结尾“湖心耸立的山”中,留下了亲情永恒的温暖回响——这些情感,无关地域,无关身份,是人类共通的悲欢。
他的诗,更擅长用灵动手法勾勒生命图景。《血癌》中,癌魔拔下花瓣、拔出鲜血与灵魂,却拔不断相思与情根,“拼贴花瓣成时轮”的想象,把绝望中的执念写得凄美动人;《汤圆》里,“揉圆又捏扁”的糯米,藏着“风雨馅料”与“薑辣甜汤”,道尽生活的颠沛与韧性,最后“梅香扑鼻、春韵将至”的结尾,又给人无限希望。还有《夏天》中“孙悟空踢翻炼丹炉”的夸张,《雨》中“从心空中下、从心里流”的设问,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余味悠长。
更难得的是,作为一位越南华文诗人,曾先生的文字兼具质朴与厚重。他不用晦涩的辞藻堆砌,却能以“汗珠与太阳追逐”“星星躲进酒吧消遣”这样直白如话的表达,勾勒出生活的本真;同时,相思豆、女娲、孙悟空等东方文化元素,与《人妖》中泰国文化意象的借用,让他的诗歌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质朴中见深刻,平凡中见伟大。
各位诗友,11月越南诗人曾原健西安朗诵月大家朗诵的每一首诗,都是曾原健先生生命体验的结晶,是他对爱情、亲情、生活、生命的深刻叩问。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汇聚线上,静静聆听这些动人的文字,在诗的韵律中,感受那份跨越山海的诗意共鸣,体会人类共通的情感温度。
最后,感谢曾原健先生用笔墨为我们编织了如此美好的诗歌世界,也感谢各位朗诵家的精彩朗诵,感谢各位朋友的聆听。愿我们都能在诗歌中遇见美好,在文字中收获力量,在诗意中结下深情厚谊。
谢谢大家!

王芳闻,女,居中国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国际诗歌委员会主席, 西北大学丝绸之 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特聘教授,《世界诗 人》杂志总编,《丝路诗刋》微刊主编。
诗文曾获中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中国当代十佳诗人 奖,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行吟诗人奖,世界华文桂冠诗人 奖、俄罗斯普希金诗歌奖金奖、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征文金奖、世界诗人大会荣誉文学博士、香港新国风金冠诗人奖,北京国际诗歌电影节十佳诗人奖,意大利 第十五届意大利圭多.戈扎诺.梅莱托诗歌奖,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丝路文化传播杰出贡献奖等数十个奖项。著有长篇小说《安吴商妇》、长篇报告文学《脱贫启示录》、诗歌集《太阳雨》《丝路雁影》《丝路虹影》《地球之耳》等文学著作 12部。诗文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作家报》《文学报》《陕西日报》《诗刊》《星星》《诗 选刊》《诗林》《绿风》《草原》《鸭 绿江》《延河》《殴州诗刋》越南《西贡解放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美洲文化之声》等50余家刊物发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