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登超然楼
体会《超然楼赋》精神内核之妙
焦丽苹

初冬的黄昏,天光清透如洗,夕阳斜照,正是登高望远的绝佳时刻。我踏着暮色赶往大明湖畔,去赴一场与超然楼的约定。
暮色四合时,我步入大明湖公园。斜阳将最后的金光洒在石板路上,拖长了游人的影子。远远望见超然楼的轮廓在渐暗的天色中浮现,像一位端坐的老僧,静候着每一个前来寻梦的过客。

登楼的石阶被岁月磨得温润。拾级而上,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阁间回响,仿佛在与古人应和。宋人李泂最初建楼时,可曾想到七百年后,仍有人循着他的足迹,来此寻找心灵的栖息?
登楼,是中国文人最富仪式感的精神姿态。王之涣在鹳雀楼上望尽山河,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心系苍生,王勃在滕王阁上挥毫留千古名篇。而今,这座屹立在大明湖畔的超然楼,正以璀璨灯火,召唤着现代人重拾这份中断已久的精神仪式。

登临之际,忽然想起宋俊忠先生在《超然楼赋》中的描绘。作者独具匠心,不急于刻画楼阁本身,而是先为其铺展出一幅壮阔的地理画卷——“西眺太行之峻,东凭黄渤之渊。北拥黄河之浪,南仰泰岳之巅”。这哪里是在写楼?分明是在为一种精神境界寻找它的空间坐标。齐鲁大地,作为儒家文明的沃土,孕育出倡导“超然”的楼阁,本身就是一个深邃的隐喻:真正的超然,从不是远离尘世,而是在人间烟火中寻得精神的立足之地。
纵观华夏名楼,黄鹤楼承载离愁别绪,岳阳楼肩负家国情怀,滕王阁洋溢才子风流。而超然楼的不同,在于它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命题。它不邀人感伤,不令人忧思,不让人炫才——只轻轻提醒:在这里,你可以尝试超越。

我站在楼廊上凭栏远眺,整片大明湖尽收眼底。夕阳的余晖在湖面上铺就一条金光大道,直通远山。几只归鸟掠过水面,翅膀沾着晚霞,飞向炊烟升起的地方。近处的垂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柔,细长的枝条轻抚水面,像在书写一首无字的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刻方知古人诚不我欺。登高的妙处,不仅在视野的开阔,更在心境的转换。楼下是熙熙攘攘的游客,举着手机追逐夕阳的绚烂;楼上却是一片清寂,只有晚风拂过檐角的铃铛,发出清越的声响。

超然楼上觅超然。超越什么呢?宋俊忠先生在《超然楼赋》中点破玄机:“人生逆顺无常,当守超然之道,顺不骄纵,逆勿颓倾。”这智慧与苏轼在《超然台记》中阐述的“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一脉相承。有趣的是,从元代始建者李泂,到当代重建者,数百年间,总有人在济南的山水间,为这种智慧构建有形的载体。
现代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超然。我们在信息洪流中沉浮,在欲望迷宫中徘徊,在速度漩涡中晕眩。超然楼前举着手机的游客,或许未曾察觉,那追逐的光影,正是这个时代精神焦灼的写照。我们记录景象,却疏于观照内心;我们追逐光明,却常常忽略光背后的阴影。

真正的超然,不是逃避,而是超越。如同从地面仰望星空,转为从星空俯瞰大地。当宋先生“与儿极目望远,胸广阔容天穹”时,他体验的正是这种视角转换带来的心灵解放——个人的悲欢得失,在天地运行的宏大韵律中,找到了恰当的位置。
在西方,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人们在虚无中建构意义;在东方,我们始终相信,意义本就蕴藏在宇宙运行之中,只需去发现、去顺应。超然楼所倡导的,不是征服与改造,而是天人合一、心物交融。这份文化基因,让我们在面对现代困境时,保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资源。
此刻,暮色中的大明湖,美得令人屏息。

夕阳余晖洒落湖面,湖水仿佛被点燃,从鹅黄、嫩绿到翠蓝、绛紫,层层晕染,如一幅流动的抽象画。垂柳披着金色轻纱,在微风中翩跹起舞;梧桐撑开绿色巨伞,为行人遮挡寒意。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勾勒出江南般的婉约;红墙碧瓦,诉说着往昔繁华。湖面画舫轻摇,如古代女子荡秋千般自在惬意。两只䴙䴘在水面嬉戏,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抖落一身水珠。
华灯初上,湖面倒映璀璨灯火,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若此时泛舟湖上,聆听泉水叮咚,更能感受这座泉城的独特韵味。

暮色中,超然楼下的东湖小广场上游人不断聚集。这或许是超然楼在当代的宿命——本为超然而建,却置身繁华之中。但这何尝不是最深刻的启示?正如宋先生赋中所言:“处繁华而神定,历风雨而和宁。”真正的超然,不是深山古寺中的独善其身,而是车水马龙中的神定气闲;不是顺境中的得意,而是逆境中的从容。
每次登楼,都是一次精神出走,一次视角提升。当我们从那个高度回到地面,应当带走些什么——或许是“心若湖明,耳聆泉声”的片刻澄明,或许是“笑看枯荣”的豁达心态。在这个意义上,超然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人设置的精神高地,是忙碌生活的暂停键,是物质洪流中的救生筏。

乙巳年的朔风中,超然楼依然矗立。它见证过元代的烟云,明清的月色,如今的繁华。它还将继续见证,一代代中国人如何在这个剧变的时代,寻找并守护内心的“旷达绚静”。这不是小情小调的自我安慰,而是面对浩瀚宇宙和短暂人生时,最勇敢、最智慧的态度。
夜幕下的湖,湖面上的风,风中的你我,都在虚实之间流转。当繁华褪尽,若风骨犹存,线条依旧,便能在黑白之间沉淀出独特的厚重。在超然楼上环视湖光山色,移步换景,顺光逆光各有风姿——阳光下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夜幕下灯光里的秀美,无时无刻不在拨动心弦。光的迷离,色的幻化,绘就的不仅是初冬画卷,更是一行浓淡相宜的诗意。

鲜衣怒马的少年张狂,负重前行的中年担当,从容淡泊的晚年智慧——这场名为人生的旅途,有多少风景不及回顾。但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颂良辰,吟锦时,方能不负岁月,不负时光。
常登超然楼,人生何处不超然。在这快速流转的世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地方,让心灵暂歇,让视野开阔,在人间烟火中,寻得那片永恒的精神高地。






【作者简介】
焦丽苹,笔名流苏。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金融作协、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社、山东省作协、山东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签约作家,山东省“老年阅读推广大使”。出版散文集《走在春天里》《爱情是款化妆品》两部。获一、二届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第一、二、四届“青未了”散文大赛、第一、三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大奖赛、“齐鲁悦龄杯”、“泰山杯”山东老年文学大赛、“今朝杯”征文大赛、“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大赛、“齐鲁悦龄杯”2025山东省摄影短视频大赛等多个奖项。作品散见《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金融报》《少年文艺》《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山东青年报》《山东广播电视报》《金融文化》《金融文学》《金融文坛》等报刊杂志。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