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光 :书法家,大学本科。1960 年出生,广东中山人。跟容绳祖老师学习中国书画。也曾向陈春盛、黄汕、何展平老师求教。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硬笔书法高级培训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从教40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20多年;10多篇教学论文获省级、国家级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2013年荣获中山市教育局、中山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书法教学“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同年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评审委员会评为“全国少年儿童书法教学优秀指导教师”;2015 年、2017年,被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为书法教学“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7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书法教学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人才库管理办公室审核,授予书画“专业人才入库证书”。2023年3月13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组聘为“客座教授”。2024年3月,经中央电视台《艺术名家》和《艺术传承》栏目组共同研究决定,授予郑伟光先生"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书画工作室"荣誉。2025年3月多首诗歌编入稻田文学精品文库。
夫翰墨者 修文而尚韵
——记著名书法家郑伟光
唐代虞世南曾有云:“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此言于书法一道,尤为切要。纵观古今书坛,凡有建树者,莫不以勤耕不辍、散怀守志为立身之本。而凭借我对郑伟光先生的了解,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同样也是以此为准绳的。首先是对帖学的勤奋取法,他视古法笔意为传承之血脉,以读帖摹取为日课,于笔墨源流间深研精习,可谓是将传统法度内化为己身筋骨。其次则是以士子之心抒怀抱,让书法成为性情、品性、涵养之体现,是谓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也!经此长久积厚,方有今日之成就!

郑伟光先生于帖学之道,是深得晋唐书韵之风神,尤其对魏晋士大夫笔墨间那种超逸洒脱的气度,更是有着极其精深的研究与体悟。作书注重用笔的丰富变化,强调结体中的章法布局,由此笔下既取晋人尚韵之萧散风神,又承唐人尚法之严整格调,可谓是将传统帖学的精神内核钻研至深、践行至醇。而在当今书坛浮靡之风盛行的背景下,郑伟光先生这种崇古尚典、恪守正脉的书法精神,无疑也是具有着正本清源的积极作用。让书法回归传统,这是郑伟光先生的文化自觉。

观其用笔,自有二王立根基,包括对《集王圣教序》、《兰亭序》及米芾手札等经典法帖,也是颇有汲取。多年细心揣摩,浸淫其中,使手与神运,令艺从心得,故而行书笔笔皆是精到二富于变化,以中锋立骨,以侧锋取妍,常有纵意变态之姿出于毫端,更见潇洒雅逸之格蕴藉其中!笔势时如高山坠石、时如泉涌溪流,章法亦是高低、长短、阔狭,总之其变无穷!胎息二王法度,参融苏之雄劲、米之超动,由此也是再次印证了,郑伟光先生走的是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堪称无论何贴,皆足以范其笔力也!

临池之法,贵在用笔之妙,这是郑伟光先生恪守不渝的师古正道。久久临摹,遗貌取神,这更是郑伟光先生始终如一的艺术追求。他深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法之道漫漫修远,若无坚定的士子精神、深厚的文化涵养,则断难行稳致远。以如此清醒的目光看待当今书坛,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真理。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郑伟光先生必将继续在这条正大之路上深耕前行。秉正心以立品,行正道以修身,书正法以传薪,而如此艺术风范,也定会影响更多的书法同道者,以及后来之人!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11月24日 书于北京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