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园小记
焦丽苹

初冬的晨光尚未驱散薄雾,我踏进文忠园时,仿佛步入了一幅淡墨写意。氤氲水汽自池塘升起,将整座园子笼在透明的纱幔里。柳丝垂金,在微风中划出柔和的弧线,确如少女及腰的长发,在晨曦里闪着细碎的光。池西北侧那尊石龟静伏水湄,甲纹斑驳,似在等待某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指令。这园子有着独特的韵律——杨树列队向天,笔直的线条切割着雾霭;柳树环池而居,柔软的枝条与坚硬的石雕形成奇妙对话。
沿砖石小径徐行,脚下落叶窸窣。黄栌的绛紫、银杏的明黄、榆树的赭褐,在枯草地上铺成斑斓织锦。唯有松柏依旧苍翠,像恪守诺言的卫士,在季节更迭中保持不变的姿态。晨练的老人们在这片色彩间舒卷腾挪,剑穗流苏划破空气的声音,与鸟鸣构成清晨的协奏。

园子南侧小广场,矗立的张养浩石刻雕像,在雾散时分渐渐清晰。石刻的面容清癯,目光越过柳梢,望向不可见的远方。石雕像左后方、池塘正南沿有块书页式的石刻,上面镌刻着《四库全书》的摘录。其中,“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这十四字在晨光里泛着青辉,恍若先贤跨越七百年的凝视。


墓前两尊石狮经年守候,鬃毛卷曲处积着昨夜的露水。它们见证过这个园子从云庄别业到省级文保单位的变迁,也见证着2016年清明新立的雕像如何延续着城市记忆。那些出土的麟石故物散置园中,与当代修缮痕迹交织成历史的拼图。
我驻足池畔,忽然懂得这园子的布局暗合着某种深意:杨树的刚直恰似张公谏言的风骨,柳树的柔韧仿佛其体恤民情的温情,而始终静默的松柏,不正象征着那份“七召不起”的操守么?最耐人寻味的是那尊石龟——在中国传统里,龟既象征长寿,也背负着文明记忆。它向着西北的姿态,莫非暗指当年张养浩星夜奔赴陕西的决绝?
忽闻孩童清脆的发问:“妈妈,这个爷爷为什么看着不高兴?”年轻的母亲俯身解释:“他不是不高兴,是在想很重要的事。”稚声又起:“比游乐场还重要吗?”母亲顿了顿:“他要想的是怎么让天下人都不挨饿。”
这朴素对话让我心头震动。原来那些刻在石头上的训诫、收在典籍里的文章,最终要化作如此简单的道理。张养浩散尽家财赴任的决绝,殒命赈灾任上的悲壮,在百姓的记忆里,从来不需要宏大的叙事。


此刻,阳光将柳影投在《为政忠告》我突然明白,这园子最精妙的布局不在亭台水榭,而在处处暗藏的精神线索:石龟教导沉潜,杨树昭示挺拔,柳树诠释柔韧,而始终静默的松柏,则在诉说何谓恒常。这些草木石雕共同构建的,不仅是休憩之所,更是一座露天课堂。
离园时回望,但见几位干部模样的人在雕像前驻足良久。其中一位轻抚石刻家训,同伴举起手机拍下“勤政为民”四字。新时代的为官者与古代贤臣在此刻相遇,这或许正是文物保护最深刻的意义——让历史的智慧穿透时光,在当代继续生根发芽。

文忠园的晨雾终将散去,但石龟背负的、杨树撑起的、松柏守望的,以及那些刻在石头上的誓言,会继续在无数个清晨醒来,提醒每个经过的人:为民请命者,终将被土地永远铭记。

【作者简介】

焦丽苹,笔名流苏。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金融作协、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社、山东省作协、山东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签约作家,山东省“老年阅读推广大使”。出版散文集《走在春天里》《爱情是款化妆品》两部。获一、二届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第一、二、四届“青未了”散文大赛、第一、三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大奖赛、“齐鲁悦龄杯”、“泰山杯”山东老年文学大赛、“今朝杯”征文大赛、“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大赛、“齐鲁悦龄杯”2025山东省摄影短视频大赛等多个奖项。作品散见《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金融报》《少年文艺》《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山东青年报》《山东广播电视报》《金融文化》《金融文学》《金融文坛》等报刊杂志。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