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我的二大爷
文/杨雅丽
我的二大爷,是我爸爸的亲哥哥,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二,村上人常叫他杨老二。在全是苏姓的村子里,唯独只有我们“杨“姓一家,也就是老辈人常说的孤门独户。听爸爸讲,是爷爷那一辈当时逃饥荒的时候从山西一带过来,之后爷爷就在河南这里安了家落了户。奶奶育有三儿二女,本想着杨家可以在这里开枝散叶,但事实是,杨家三个媳妇一连生了十一个闺女,眼看就要断后的那一年,我家二大娘诞下了一枚男婴,续住了杨家香火,取名杨家宝。自此,二大娘就成了我们杨家的大功臣和二大爷捧在手心里的大宝贝。
八十年代的豫北农村,冬季出奇的冷,残存的积雪压着小小的茅草厨屋,像一张撕烂的草席上盖着一床破棉絮,二大爷就在这四面漏风的厨屋里忙活着午饭,大半碗西红柿炒豆角端出来还没在矮桌上放稳,就被五个孩子“洗劫“一空,他利索的拿起一个馍端起孩子们吃剩下盖碗底的菜汤,把馍一块块的掰碎,筷子胡乱的搅和两下,呼呼啦啦的扒进嘴里,吃得心满意足。二大娘则坐在另一边细嚼慢咽的独享着为她单独分出来的半碗菜,吃一口馒咽一口菜,再端起碗喝上一小口冒着热气的红薯糊糊汤。二大爷像一团烟一样来来去去,洗洗涮涮,之后端着一盆热水,等着自家婆娘吃完了要给她洗洗头发。
九十年代打工潮兴起,杨老二一个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子也跟着出去打工,先是去了离家不远的城市做杂工,后又去了一个熟人的厂子里当保安,之后的好多年他就喜欢穿着他打工穿回来的那件迷彩服,春夏秋冬,田间地头,嫁女儿娶媳妇好像都是这一身行头。也是在那一年我们要起新房,二大爷时常半夜起来到工地上转转,巡视一圈再睡下,说:“总得有人看着,不能让别人偷了咱的东西。“可是就在新房子刚盖好的第二年,我的爸爸也就是杨老二的弟弟生病去世。在葬礼上,我的二大爷仍然穿着那件迷彩服,神情哆嗦着冲主事的人喊:”老三家的房子不给杨家宝,我就不让家宝给他摔盆“。大半辈子没听他说过一句响话的人,把空气都震的噼啪作响,直冲鼻腔的鞭炮味就着唢呐声乌泱成一大片,倒春寒冻住了掉落一地的祭品。
春种秋收,四季轮回。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在村里穷到揭不开锅的二大爷家也盖起了三层小洋楼。他不用再出去务工,儿子家宝凭着一身好手艺出外挣钱把这个家撑起来了,每个月还能给他老两口不少的零花钱。二大爷不紧不慢的照应着几亩庄稼和他的大宝贝,二大娘依旧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她的衣服兜里,似乎总有掏不完的零食:瓜子、花生、炒料豆,每天慢悠悠的打发时光。二大爷没事的时候最爱到我们杨家祖坟上转悠,扛着一把大扫帚,把我爷爷、奶奶和我爸爸的坟头扫的干干净净。秋天扫落叶,冬天扫积雪,隔不了几天就要去上一回。扫完了就躺在他兄弟的坟头上睡会觉,再说会话:“老三,哥知道你是一个爱体面的人。”
一载一秋,瑞雪丰年。新年来临,豫北大平原的冬小麦在大雪的厚爱下,在土层里泛青滋养,生命总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悄然蓬勃或是静静垂暮。雪下了一夜,新年初六的凌晨,二大娘病逝了。这一夜后,二大爷的魂儿像是也跟着去了,他一直不吃不喝,瘫作一团,村里人笑他,这个杨老二怎就这么不爷们,不就是没了婆娘。可这些话他听不见,他的耳朵更聋了,他的嘴也歪了,大娘临下葬的时候,他却突然冲出来,拦住灵柩,说:“再等两天埋吧,等过两天我也不中了,把我跟她一块下葬。”
乙巳年秋,六十年以来雨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秋雨正席卷着中原大地,天地之间像拉起了无数个密布不止的雨帘,待收的庄稼就这么浸在里面四十多天。玉米发霉了,花生长芽了,朝天椒满肚子腐水。我的二大爷正忙着从泥洼子地里抢收豆子,这一年他疯一样的昼夜劳作,是这几亩地又让他重新活了过来。此刻却眼睁睁看他们烂在地里像它养大的孩子一样剜着心生疼。他最近总是在心里琢磨:可能家宝今年工作忙吧,秋收也没回来帮忙。秋雨依然如注,每一滴都是透心一样的冰凉。秋的颜色依然浓烈,却多了几分悲怆。在村南边的杨家祖里,刚隆起的一座新坟在秋雨里静默着,我的二大爷还不知道,他的家宝走了。

作者简介:
杨雅丽,河南开封人,现居广东东莞塘厦林村,现任东莞市新贵集团司刊总编。广东省青工作协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塘厦分会会员。本人在文学创作中,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见长,专注于通过微观描写展现更宏大的温暖与光辉。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请勿投已发布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作品。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欢迎大家关注大赛官方公众号《品诗》: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