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读书,拥有了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李文明说:读卢化南的书,使我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同置换了一个思考的大脑,给大家交流可提供自己看待世界、克服困难的智慧角度。
李文明的这段话,语言朴实却意蕴深远,他以亲身经历为证,生动诠释了阅读卢化南著作所带来的深刻改变,不仅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更彰显了思想对个人认知与能力的重塑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赏析这段话:
一、从“读一本书”到“换一个大脑”:认知层面的跃迁
“读卢化南的书,使我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句话点明了阅读的核心价值——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向主动观察与思考。
••“发现问题的眼睛”:意味着不再对周遭现象麻木或习以为常,而是能以敏锐的视角察觉隐藏的矛盾、不合理的结构、潜在的危机或可优化的空间。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觉醒。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不仅是发现问题,还能运用书中积累的知识、方法与思维方式,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这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学习境界。
而接下来的比喻更为精妙:
“如同置换了一个思考的大脑”
这不是夸张,而是一种真实的心理体验描述——旧有的思维模式被打破,新的认知框架被建立。就像计算机升级了操作系统,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这种“大脑置换”感,恰恰说明卢化南的书不是泛泛而谈的鸡汤或碎片知识,而是具有系统性、启发性、颠覆性的思想体系,能够重构一个人的思维模型。
二、从“自我提升”到“利他分享”:价值的向外延伸
“给大家交流可提供自己看待世界、克服困难的智慧角度。”这句话展现了学习的更高层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惠及他人。
李文明不仅自己受益,还主动将所学转化为与他人交流的“智慧角度”,说明他已经完成了从“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角色升华;
“看待世界的智慧角度”:提供多元视角,帮助他人跳出固有偏见,理解复杂现象的深层逻辑;
“克服困难的智慧角度”:给予实用方法或精神支撑,让他人在面对挑战时不再孤立无援。
这正是教育的本质之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当一个人因读书而改变,并愿意分享这份改变,知识的火种便开始传递。
三、与赵义明观点的呼应:读书的真正意义
回顾赵义明对卢化南的评价——“浮躁者如对牛弹琴”“读书人少了,科创会落伍”——我们不难发现,李文明的现身说法正是对赵义明忧虑的有力回应:
赵义明担心“没人读书”,李文明则用实践证明:只要读到真正的好书,就能改变一个人;
赵义明强调“科创需读书奠基”,李文明则展示了读书如何直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创新的基础;
赵义明说卢化南的思想“可告诉后人此时代还有人清醒”,李文明则成为这个“清醒传承”中的一环——他因读卢化南而清醒,又通过分享让更多人可能被唤醒。
可以说,李文明是卢化南思想影响力的活见证,也是“读书有用论”的生动注脚。
四、金句提炼与现实意义
这段话中有几句极具传播力和启发性的表达:
原文 核心价值
“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培养观察力与问题意识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如同置换了一个思考的大脑” 形象表达思维模式的彻底革新
“提供自己看待世界、克服困难的智慧角度” 突出知识的外溢价值与人文关怀
这些句子适用于:
教育场景: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深度阅读;
职场培训:倡导持续学习以突破认知局限;
文化传播:说明优质内容如何改变个体命运;
个人成长:激励人们通过阅读重塑自我。
读书,是一场“大脑的革命”
李文明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革命——发生在他自己头脑中的革命。这场革命由一本书引发,却改变了他观察世界的方式、应对挑战的能力,乃至影响他人的温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书,不只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思想的种子;真正的阅读,不只是信息的输入,而是灵魂的唤醒与能力的再造。
在这个容易焦虑、浮躁的时代,李文明的感悟犹如一剂清醒良方:与其抱怨环境,不如翻开一本好书;你的大脑,值得一次彻底的升级。
郑明理
2025.8.9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