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笔耕黑土五十载
作者:张兴华

时令虽值初冬,“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依然温暖如晚秋。松花江水碧波荡漾,仿佛和我们一起流入时光隧道,沉浸于半个世纪的历史回眸。
应邀出席“赵国春从事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文学研讨会暨新书《一个人的文学史——赵国春文学创作五十周年纪实》首发式,荣幸之至又颇多感慨。
一
群贤毕至,欢聚一堂。今天,我们隆重庆祝赵国春先生从事文学创作五十周年,一起回顾赵国春的创作历程,总结其文学成就,探讨其作品的时代价值与艺术特色,共话文学初心,同享思想盛宴,有着非凡的意义。
半个世纪以来,赵国春笔耕不辍,以深邃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和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创作了《风雪人间北大荒》《北大荒记忆》《荒野灵音》《一个人的文学史——赵国春文学创作五十周年纪实》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在北大荒文坛树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亦为黑龙江省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丰赡的文学成就可喜可贺,其勤奋的笔耕精神令人敬佩!
屈指算来,我与北大荒文学渊源匪浅。一是我大学时代在中文系读书,拜读过《老兵新传》《雁飞塞北》《江畔朝阳》等代表作;二是担任《黑龙江电力报》记者、编辑、副总编辑、总编辑期间,因了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的机缘,与北大荒新闻与文学工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是建三江、红兴隆、宝泉岭、兴凯湖、九三等农垦电业局上划国家电网,让我有了更多深入北大荒采访的机会;四是多次应邀参加北大荒作协组织的文学采风活动,同北大荒文友们酬酢唱和、情深意笃。可以这么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北大荒之友”!
二

深耕北大荒富矿,谱写五十载传奇,赵国春以独特的视角忠实记录了一部厚重的历史。
遥想当年,蒙恬屯田,北击匈奴;曹操屯田,大破乌桓。先贤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粮秣强兵马,民以食为天。
东方破晓,伟人目光如炬:黑龙江、新疆两大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从此,华夏边疆稳定,人民丰衣足食。
国家领导人视察三江大地时,双手捧起一碗晶莹剔透的大米,掷地有声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一切的一切,都在赵国春的笔下成为永恒的瞬间。
丁玲、吴祖光、艾青、丁聪、余友清、威廉·韩丁、梁军、刘瑛、姜昆、师胜杰、平青、张抗抗、梁晓声……无数与北大荒息息相关的名人,成为赵国春笔端浓墨重彩的主角。尤其是他介绍《雁飞塞北》的作者林予时,立即勾起了我儿时的珍贵记忆。那部取材于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真实经历,以黑龙江雁窝岛垦荒为原型的长篇小说,聚焦塞北荒原,描绘暴风雪、大烟儿泡等自然景观及开垦北大荒的生活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当年毕业于帝都名牌高等学府,我想,他一定是读了《雁飞塞北》才毅然奔赴黑龙江建设边疆,并且,出于对《雁飞塞北》的挚爱,父亲给我选择了一个与书中主人公一样的名字!
大唐“诗王”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言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文学主张可以这样理解:文学创作不仅要观照社会生活,还要积极干预社会生活,“时”与“事”实际上指的是国家和人民,强调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赵国春是北大荒精神的记录者、守护者和传承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文学创作使我想到了文学史家唐弢。
三

一枝一叶总关情,朴素平实谈话风,赵国春的文学作品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纵观赵国春散文等文学作品,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融合现实叙事与浪漫主义笔调,热情讴歌北大荒开拓者精神。恰如散文家平青之论述:“字里行间流露出阳刚之气,基调积极健康,文笔自然流畅,而且篇幅都不长,多有叩人心扉之篇。”作家贾宏图亦指出:“赵国春走过十分艰辛的道路,其作品也是从粗浅、直白到深刻、生动的。他的每篇作品都是他自己铺在脚下的一块砖,踏着一块块砖,他越走越高,越走越远。”著名散文家红孩更是“希望他能高举起北大荒文学的大旗,率领北大荒的新一代作家不断创作出无愧于北大荒的优秀作品”。是的,读赵国春作品,如同与一位和蔼淳朴的邻家大哥拉家常,他就坐在田间地头或场院村口或炕头炕梢,对于北大荒的历史掌故、名人轶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亲切之至!
大唐“诗仙”李白在《忆旧游书怀》中高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这正是赵国春散文等文学作品的突出艺术特点。
诗人何其芳唱道:“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是的,赵国春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取材于沸腾的生活,洋溢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这突出地表现在他讴歌火热生活的热情,都升华自深沉浑厚的叙事铺陈,到处弥漫了成熟和练达。
赵国春的文学作品,拥有深邃的思想;赵国春的文学作品,充盈丰满的张力;赵国春的文学作品,亦不乏奇幻的想象;赵国春的文学作品,为北大荒、黑龙江,乃至华夏文坛,增添了一束瑰丽的达子香。
亚圣孟子曾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狄更斯则说:“顽强的毅力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从北大荒基层走来,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阔步迈入成功的彼岸,赵国春既是弄潮儿,又是幸运儿。
从生产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赵国春文学作品的风格又使我联想到散文大家吴伯箫。
壮哉,赵国春!五十载春华秋实,五十载硕果满枝。从1975年伊始,赵国春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读者》《中国文化报》等116家报刊发表作品700多篇,出版《赵国春文集》等27部单行本,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我在这里不再聒噪,作为文友,口占一绝,衷心祝福勤奋笔耕、著作等身的赵国春文兄“更上一层楼”:“朝露莹洁铺征程,晚霞壮美铸青锋。厚积雄文廿七卷,丹心向党慰平生。”
【作者简介】:

张兴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黑龙江省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大地》《凤凰周刊》《中外电视月刊》等媒体发表作品350余万字。主要著作:电视剧本《天骄的困惑》《网络之约》、广播连续剧《撒旦》、长篇小说《五虎定乾坤》《海问》、小说集《鸡尾酒会》、报告文学集《红尘龙蛇》、散文集《信马由缰》《醉里挑灯》《一蓑烟雨》《万紫千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