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上的划痕(外四篇) 田 彬
街边一排共享单车中,一辆车架上的划痕格外扎眼,歪扭的痕迹像是用尖锐物体刻意刻画,在整齐的车队中显得格格不入。
共享单车是服务大众的公共资源,它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本该被细心呵护。可这道划痕却像一道丑陋的伤疤,不仅破坏了车辆的美观,更暴露了部分人公德心的缺失。他们漠视公共利益,仅凭一时意气便损害集体财物,忽视了自己作为城市一员应尽的责任。
这道小小的划痕实则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个人素质的短板,更敲响了公德的警钟。爱护公共资源从来不是小事,而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唯有每个人都摒弃自私之心,主动承担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责任,从点滴小事践行公德,才能让公共资源持续发挥价值,让城市在文明的滋养下更加温暖和谐。
厨房里的烟火气
傍晚归家,一股浓郁的饭菜香气从厨房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一身疲惫。妈妈系着碎花围裙在炉灶前忙碌,蓝色火焰舔舐着锅底,锅铲与铁锅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像是一首温馨的生活乐章。
爸爸在一旁打下手,洗菜时的水流声、切菜时的笃笃声,与两人偶尔的玩笑话交织在一起。不一会儿,红烧排骨、清炒时蔬等菜肴陆续上桌,一家人围坐桌边,边吃边分享着一天的趣事,欢声笑语填满了整个房间。
这升腾的烟火气,是最动人的生活风景。它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温暖。家的意义,便藏在这一餐餐寻常饭菜中,藏在家人间的陪伴与关爱里。无论生活多么奔波忙碌,有时烦心疲惫,厨房的烟火气总能治愈人心,让我们明白,平凡日子里的相守,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幸福。
旧钥匙的回忆
在马路上,我拣到了一把生锈的旧钥匙。它通体泛黑,钥匙齿痕处积着薄薄的锈蚀,模样毫不起眼。但这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这把钥匙,很像我童年老家时用的那把院门钥匙。小时候,我每天放学回家,总会攥着它蹦蹦跳跳地跑到门前,“咔嗒”一声转动锁芯,大门内便传来奶奶温柔的呼唤。接着,一群小羊羔立即“咩咩”叫着,冲我跑了过來,围着我的双腿乱转。大黄狗还躺在沿台前睡懒觉,只抬头看看我,轻描淡写地“汪汪”两声,算是打了个招呼,又把耳朵贴在地上睡觉去了。院子里的老榆树、墙角的八瓣梅,还有和伙伴们在巷口追逐嬉戏的身影,都随着这把钥匙清晰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如今,老房子早已拆迁,那扇熟悉的大门和掛在门外的旧铜锁也不复存在,但这把旧钥匙却承载着我最珍贵的童年记忆。它让我懂得,回忆不是褪色的过往,而是滋养心灵的养分。每当生活遭遇挫折,我便想起钥匙开启的那些温暖时光,便总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奔赴未来的旅程。
街头艺人的表演
周末的步行街人头攒动,一位街头艺人正专注地拉着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在喧闹的街头流淌,时而轻快如泉水叮咚,时而深情如低声倾诉,不少路人被吸引,纷纷驻足聆听。
艺人面前的琴盒敞开着,不少人静静听完一曲,郑重地把一些纸币投在里边;也有人行色匆匆,只是瞥了一眼便转身离开。但艺人对此毫不在意,他微闭双眼,身体随着旋律轻轻晃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这位街头艺人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热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不迎合、不浮躁,只为心中的音乐梦想坚守。这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快乐源于对热爱的执着追求,而非外界的认可与回报。坚守内心的信仰,不为名利所惑,才能在自己的领域绽放光芒。
图书馆的安静
推开图书馆的大门,一股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馆内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轻微脚步声。人们或坐或站,神情专注,仿佛都被书中的世界所吸引。
有人眉头紧锁,在知识的海洋中探寻答案;有人面带微笑,沉浸在文学作品的浪漫情怀里;还有人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痕迹,像是在书写对知识的渴望。在这里,没有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只有专注与沉静。
图书馆的安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让我们能够摒弃浮躁,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与智者交流。在这个信息爆炸、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片宁静之地来沉淀自己。学会在喧嚣中寻找宁静,用知识充实内心,才能让精神世界更加丰盈,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