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喜读罗震《求索与呐喊》
王霆钧
在罗震不断的求索与呐喊中,他的诗集《求索与呐喊》终于与读者见面了。不论作为同学、文友、读者或是他的诗歌推崇者,我都为他高兴。我的老师公木先生说,十八岁的青年人都是诗人。罗震自然不例外。他从小喜欢诗歌且边学诗边练写不到十八岁就已有诗名。那时,他的诗歌发表在学校板报《满庭芳》上。每有他的诗推出,板报上必是人头攒动。高中毕业后他返回家乡,当过农民、公社广播站编辑、公社领导、县科委干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县文联主席,后又担任县委党校校长。在全民经商大潮中,罗校长响应县委号召投身商海弄潮以致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后来又到中原一个大企业担任了主持常务的副总裁。罗震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他的人生曲线起伏跌宕,有高峰也有低潮。不论是高是低他都初心不改,坚持写诗。从出版第一部诗集开始至今,包括网络电子版已经有《真情集》《白桦林之恋》《致远方》《山那边》五部诗集问世。他的第一部诗集,由黑龙江著名诗人刘暢园作序;大约他的第三部诗集出版之后,由著名诗人、诗论家、山东大学教授吴开晋先生介绍加入中国诗歌学会。罗震没有让他的介绍人失望,在加入学会之后坚持不懈,在此前一部诗集出版之后约二十年之后,又有诗集推出。这还不算,他的诗歌在网络上已然影响巨大。在《都市头条》推出的诗歌多数被平台推荐为“精华”和“红榜”,平均每首点击量超过2万。截至2025年11月《都市头条》发了300多首诗,点击量753万。有的作品如《乡愁的那端永远亮着一盏灯》、《三月的期待》和《醒来》,点击量平均超2万;如《精神储蓄》点击量超过十万,这就是说他的这首诗的读者有十万之众。在当今娱乐多元、媒体多元的文化环境下,这不能不说是十分可喜的成果。罗震并非名人,没有名人效应,即使是传统出版物,他的诗创下的阅读量恐怕也是一个让许多诗人、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峰。作者感慨道:越是坚持,关注的越多。这也是他不断求索持续呐喊的前行动力。罗震创造了奇迹。这说明好诗是有读者的。倘若吴开晋老师天堂有知定会甚感欣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发诗。”诗歌从来不是诗者无病呻吟的辞藻堆砌,而是诗人灵魂深处最真挚的呐喊。优秀的诗歌是生命对理想的最热烈的奔赴,它如良师益友,在失意时给予诗人以力量,在得意时警醒诗人自恃,让志向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坚定。在党校讲台上讲过多年辩证唯物主义的党校校长,诗人罗震擅于思索,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地上下前后左右地求索。他的诗,有自由体也有旧体诗。自由体多数也都不长,十几行二十几行,在极平常的事物里挖掘提炼诗意,且都有发人思考的句子。有哲理又平易,深遂而不深奥。这是罗震诗歌的特色和风格。他的诗充满思辩性,即使一首小诗也有哲理蕴含其中。离开党校讲台的罗震阅历丰富,他的诗题材也是丰富多元,有写人有写事也有游记和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有所思有所感,一些不干起眼的小事,也能入诗,成为诗的题材。比如《给阳光留一道缝隙》虽短小却精致,虽浅显却深刻!总之,他的诗,有形象也有哲理,有感情亦有反思。在诗行中表现哲理成为他诗歌的鲜明特色。有评论说,“罗震不愧为真正的诗人,他是睿智的,是超乎常人的思维,他的许多诗可说是当代优秀的作品,就是没有名诗人名作家赏识和荐举。我等之流人微言轻,只能叫个好,点个赞,在宣传推举罗震诗人上帮不上忙了,遗憾加歉疚。但我们通河有一位真正的诗人罗震是值得荣幸和骄傲的事。”罗震在诗集的题记中写道,“当诗歌已经没有门槛,读者的追求是痛苦的。”不错。在智能手机成为手中必备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写作,也就谁都能写诗,无须一审二审和终审,诗歌也就没了门槛。于是乎,诗歌园地就成了仿佛没有园丁护理的公园,芳草与垃圾并存,鲜花与腐叶同在。不仅读者痛苦,诗人也痛苦。正如诗人在本书《写在前面的话》中写的那样:“网络戾气充斥的时候,众人都会受伤。诗,可以疗伤,不论旧体诗还是现代新诗。但如果传统被质疑,被全盘否定,诗歌就无所适从地走进迷茫。那些五花八门的展现,特别是把俗气、把病态、反怪异当成新奇宣扬的,已经扭曲了真善美的追求。”罗震的这些看法与著名学者、诗人谢冕教授和诗人高昌在2025年11月4日的一场《关于新旧体诗的百年和解对话》不谋而合。在发表于《北京文学》的这次对话中,两代两位诗人对诗歌的某些低俗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批评。谢冕教授认为问题“还不是过分口语化,其实就是很肮脏、很卑劣。倘若仅仅口语化还可以,过分了也不至于那样恶心,但是现在有的新诗人简直就是为所欲为、无所敬畏,甚至把大便、小便、鼻涕、性交什么的,都弄进诗里来,而且没有节制、没有耻辱感,或者说没有情感,这对新诗来说其实是很要命的。”老诗人认为,诗本身应该是很高雅的。(高昌插话:高雅的灵魂。)嗯,高雅的灵魂,还有高雅的境界。诗人要自尊、自爱、慎于言行,不要把诗写得那么脏。作品一旦写得很下流、文字很龌龊,就得不到读者的尊敬。” 两位诗人对诗歌的敬畏之心令人钦佩,提出的问题也令人警醒。巧合的是,罗震在他的诗作《屁再优雅也不是诗》中也表达了同样思索。罗震这部诗集的出版并不是诗歌写作的终点。他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诗人的敏感,继续求索和呐喊。《都市头条》也在不断推出他的新作。罗震已经不再是青年人,但诗歌的因子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中。他仍然有着年轻人的诗情,也就说,诗心不老,他就永远年轻。我有理由相信,也许多年之后,罗震新一部《求索与呐喊》就会与广大读者见面,不论是纸媒的还是网络的,我都有理由期待。 (2025年11月23日于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