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金浪里的绿色守望
文/韩寒(江苏)
秋意渐浓时,乡村的田野便成了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风一吹,层层金浪翻滚,裹挟着浓郁的稻香,漫过田埂,钻进农舍的窗棂,也钻进每一个庄稼人的心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的喜悦像饱满的稻粒,沉甸甸地坠在心头,可与往年不同的是,田埂上不见了袅袅的秸秆烟火,取而代之的是收割机的轰鸣与村民们忙碌却有序的身影——一场关于丰收与守护的约定,正在这片沃土上悄然践行。
记忆里的秋收,总伴着烟火的气息。那时收割机尚未普及,村民们握着镰刀,在稻田里弯腰躬身,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换来一捆捆沉甸甸的稻秆。收割完毕,田埂上、空地上,总会堆起一座座秸秆小山,待到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便有人点燃秸秆,火苗“噼啪”作响,窜起老高,黑烟袅袅升空,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秸秆燃烧后的焦香。那时的人们觉得,这烟火是丰收的象征,烧过的秸秆灰烬能肥沃土地,来年的庄稼便能长得更壮实。可谁也不曾留意,那黑烟里藏着呛人的粉尘,随风飘散,呛得人直咳嗽;那火星若被风吹到干燥的草丛里,便可能引发火情,吞噬整片庄稼与树木。
如今的秋收,早已换了模样。大型收割机在田地里穿梭,割稻、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涌入粮袋,而粉碎后的秸秆则直接还田,变成了天然的有机肥。田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的秸秆山,更没有了焚烧秸秆的烟火,天空格外澄澈,蓝得像一块被洗过的绸缎,白云悠悠飘过,与田野里的金浪相映成趣。村民们的脸上依旧洋溢着丰收的笑容,只是这份笑容里,多了几分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
“可不能烧啊,一烧不仅呛人,还容易引发火灾,毁了庄稼事小,烧了树林可就糟了。”村口的老支书扛着锄头,沿着田埂巡查,遇到正在整理秸秆的村民,便停下脚步叮嘱几句。他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手掌布满老茧,那是与土地打交道一辈子的印记。往年这个时候,他总要顶着烈日,骑着三轮车在各村之间奔波,劝阻村民焚烧秸秆,可总有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偷偷焚烧。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放弃了焚烧的旧习惯,他们深知,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保护好这片土地的生态,才能让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正午的阳光格外炽热,晒得人皮肤发烫,可田地里的人们依旧干劲十足。几位妇女蹲在田埂上,将散落的稻穗捡拾起来,她们的头上戴着草帽,身上穿着朴素的衣衫,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却依旧笑得眉眼弯弯。“现在政策好,秸秆还田能肥地,还不用我们费劲焚烧,既环保又省心。”一位大娘一边捡拾稻穗,一边笑着说道。她的身后,粉碎后的秸秆均匀地铺在田地里,像是给土地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绒毯,待到来年春天,这些秸秆便会在泥土里腐烂,为庄稼提供充足的养分。
远远望去,田野里的收割机还在忙碌着,轰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奏响丰收的乐章。田埂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繁茂,几只麻雀落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丰收喝彩。偶尔有微风拂过,带来阵阵稻香,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清新而怡人。没有了焚烧秸秆的黑烟,空气格外清新,深吸一口气,满是自然的气息,让人身心舒畅。
转眼到了夏收时节,麦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低垂着头,像是在向土地致敬。“.割机在麦田里穿梭,金色的麦浪被卷入机身,脱粒后的麦粒饱满圆润,而麦秸秆则被粉碎后还田,田地里看不到一丝焚烧的痕迹。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焚烧麦秸秆的高峰期,浓烟滚滚,遮天蔽日,不仅污染空气,还容易引发火灾,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如今,村民们早已摒弃了旧习惯,主动配合环保政策,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乡的生态环境。
村里的年轻人还自发组织了环保宣传队,他们拿着宣传手册,挨家挨户地讲解焚烧秸秆的危害,普及秸秆还田、秸秆回收利用的知识。“秸秆可以用来制作有机肥,还能用来养殖食用菌,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宣传队的小伙子们热情洋溢地向村民们介绍着,村民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称赞。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秸秆的综合利用,有的将秸秆卖给秸秆回收加工厂,有的则用来养殖牛羊,原本废弃的秸秆,如今变成了“香饽饽”。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田野里,给金色的麦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田地里的人们渐渐散去,只剩下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田埂上,几位老人坐在树荫下,摇着蒲扇,聊着家常,脸上满是惬意的笑容。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饭菜的香味与田野里的麦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温馨而祥和。没有了焚烧秸秆的黑烟,天空格外明净,晚霞绚烂多彩,染红了半边天,归巢的鸟儿在天空中盘旋,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诉说着一天的见闻。
从秋收的稻田到夏收的麦田,从焚烧秸秆的旧习到绿色环保的新风,乡村的丰收图景里,多了一抹生态的底色。防火禁烧,禁的是破坏环境的陋习,护的是蓝天白云,守的是绿水青山。那些曾经弥漫在乡村上空的黑烟,早已被清新的空气取代;那些曾经被火情威胁的草木,如今长得愈发繁茂。庄稼人用双手收获着金色的果实,更用行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田畴里的金浪依旧翻滚,丰收的喜悦依旧绵长,而那份藏在丰收背后的绿色守望,更是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当每一位庄稼人都懂得敬畏自然、守护环境,当每一片田野都远离烟火的侵扰,我们便能在金色的丰收季里,既收获沉甸甸的粮食,也拥抱澄澈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乡村的田埂上徐徐展开,绵延不绝。
韩寒,江苏省连云港人,1990年出生,江苏海洋大学毕业,连云港公益协会会员。国企工作,多年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诗文被选入多家文学作品选集,江苏省作协“壹丛书”入选者。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