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地舆图志结合《茶经·茶源》记载:“茶出巴山峡川之间,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果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部像核桃树(老鹰茶种)”,茶树自古在此遍布。今确证唐宋前“巴山”称巴岭,地处陕南与川北交境,紫阳实为古巴山核心产茶地、世界茶源文化发祥地!採山煮海时代至今,陕南遍存古茶树茶田,紫阳县毛坝镇、双桥镇300年紫阳茶树与600亩明清古茶园,印证千年茶脉绵延。 近日,“安康茶文旅融合推广服务站安康总店”揭牌仪式在紫阳富硒文化茶楼落幕,“群贤汇聚,茶叙文旅”座谈会上,陕甘茶马古道千年底蕴与茶文旅融合新生力量碰撞交融。挂牌之际陕南茶友文化圈微信群也发来贺信。
活动由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茶人之家与安康市广告协会主办,安康市茶业协会、紫阳县茶文化研究会等7家协会共商发展。与会者总结“硒望有你、造福一方”紫阳行经验,达成助力富硒茶产业与乡村振兴共识。省市领导与电商专家围绕品牌打造、大数据赋能硒资源献策,现场即兴诗作《硒望安康》咏叹秦巴硒茶,紫阳民歌传唱地域茶情,书法家挥毫“秦巴叶舞牵文旅,汉水茶香富万家”,尽展陕南茶文共生气韵。
此次挂牌,成为陕南茶文化传播重要节点。作为陕甘茶马道始发原点,紫阳承载“茶叶易马”厚重历史——古汉中府(今陕南茶区)为川陕茶叶聚合枢纽,千百年茶马贸易鼎盛期,惟陕产茶累换超百万匹战马,长久支撑民族繁衍生息,堪称“中华第一功勋茗茶”。陕茶名声远播,并非仅靠“陕青(绿)茶”,更蕴藏茶类起源关键密码:中国古代茶法严苛,“黑茶”一词最早见于陕西旧汉中府(陕南各县),陕南是六大茶类中黑茶始祖地,湖南安化县万历二十三年前无“互市”产茶资格;陕南作为黄茶老家底蕴深厚,清初陕甘茶互市90%以黑茶、黄茶为主且各占半数,本就是六大茶类中黄茶,官茶厂“闷黄”工艺初源地。六大茶品中,近年陕境五类实现量产,且国家级“中茶杯”大会五分之一以上奖项由陕茶斩获。
从陕西人神农始尝茶、周公倡茗饮,到陕西人张骞传茶海外、久在陕南茶区屯田且征云南时传茶的武乡侯诸葛亮,众茶始祖印记深刻;从茶马道背夫的岁月足迹,到今陕南三大植茶区数百万亩茶山的复兴盛景,陕茶传承从未间断。 安康服务站落地紫阳县,将以茶为媒串联文旅资源。愿喜好陕茶者凝心共力,秉持昔时“扫六合”的凌云豪情,擦亮秦巴汉水间的茶香史韵,让陕茶荣光再耀华夏!(汉中文化茶友-茶盅盅提供素材)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