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儿巷的挑尿人(1990年代)
罗毅/图 文瑞/文

灶儿巷的墙,是南宋夯筑的墨痕。青砖缝里的包浆,把八百年的光阴洇得发旧,那座砖砌的门洞,像一枚古铜印章,嵌在巷口,印着“灶儿巷”三个书家笔意的字,在岁月里愈显沉厚。
鹅卵石路被脚步磨得锃亮,间或镶着的铜钱状石纹,在光线下泛着暗哑的光色,似是商肆密布时散落的旧账,被时光细细收进了巷陌的褶皱里。一个农人挑着木桶,担杆颤颤地压着肩,木桶里晃荡的,是城里人弃之的物什,却要在乡下的田垄里,催生出鲜灵的蔬果。
老城长大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听到过各种不同腔调的吆喝声。彼时,“可有尿卖?”的乡音穿过巷风,没人觉得不雅,反倒像一根细针,把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质朴,密密地缝在了一起。
巷子里的男人闲坐在石块上,孩童张开双臂,在挑担人的影子里疯跑,笑声撞在砖墙上,碎成一地活泼的回响。远处,妇人的身影掠过门洞,将巷外的天光带进来又卷出去。
这巷弄,是时光的担杆,一头挑着南宋的皂吏遗风,一头挑着农人的木桶与孩童的笑闹,在鹅卵石与脚步的叩击声里,把城乡的肌理,融成了一幅湿润的水墨,任岁月在上面晕染,却总也褪不去那缕鲜活的人间气。
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