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前的旧城墙(1980年代)
罗毅/图 文瑞/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赣州城东面的贡水,总裹着一层化不开的苍茫。江风掠过水面时,连水色都染得朦胧,漫过对岸马祖岩与万松山的轮廓,将两座山晕成沉默的灰影,静静地泊在天际。
沿江一溜城墙,是时光啃剩的骨殖。彼时,未及修缮的城墙有些沧桑感,青苔从砖缝里钻出来,织成暗绿的网,野草与杂树便借着这网攀援,把一枝枝的树桠向江面探去。墙底砖缝间藏着惊喜,开小红花的“牛奶草”悄悄绽露身姿——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拨拨少年男孩曾蹲在这里细细寻觅,采撷回去投喂家养的兔子,那些追逐花草的时光,一晃便消散在风里。
城墙被人家占着,简陋的棚户挨挨挤挤,老城砖沦为墙基,旧木板摭着风雨,炊烟从烟洞里钻出来,混着挑水人桶沿的水滴、车夫车轮碾过石子的声响,酿成最稠的人间气——商贩的吆喝撞在城砖上,掮夫的脚步踏在泥地里,连风过都带着生活的温吞。
城墙上是人间烟火,墙脚下是诚信街和毗邻的中山路与赣江路的熙熙攘攘,墙外的老浮桥在江面上晃荡,串起两岸的鼎沸人声。整座城都浸洇在淡灰的色调里,像一幅千年未干的墨画,驮着岁月的褶皱,却悄悄等着一阵春风来,把墙缝里的绿吹得更浓,把棚户上的旧纸换成新颜。
2025.11.16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