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微诗精品之星:
18.放大镜
星熹/广东
微尘,在流光中铺成星野
聚焦吧,—滴露
足以盛下整个宇宙的心跳
林中霞光读诗:
意象凝练、视角精巧。 亮点:以“微尘铺成星野”“一滴露盛下宇宙”的强烈反差,呈现“小中见大”的哲思;“铺成”“盛下”用词生动。微诗寥寥几字构建出微观具象与宏观抽象的辩证关系。个见,略感“聚焦吧”的呼告语气稍显突兀。
岐麟散人浅读:
以微尘喻星野,借露珠映宇宙,小物象藏大境界。“聚焦”一词点题,将放大镜的功能与哲思交融,于细微处见浩瀚,诗意凝练又灵动。
小乙浅读:
我跟您说啊,这诗看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早上刷牙时瞅着水龙头滴水,突然觉得那水珠里晃着整片星空——这不就是星熹老师说的"露珠装宇宙"?您再细品"微尘铺星野",这不就是傍晚阳光里飘的灰尘,在咱眼里排成了银河舰队?这哪里是写诗?分明是教人怎么把白菜豆腐吃出法餐的仪式感!新鲜吧!
微组精品之星:
1.放大镜
幽篁独醉琴/辽宁
1.)
若有二十四本龟鉴,列于案头
逐一对照——
仓颉,断不会将结绳系成煤山遗诏
2.)
小小狼烟,又怎能穿越秦汉关山
支离明月
破于万顷沟壑,碎在皇城根儿下
3.)
——或许会借唐风,鼓起五湖征帆
沐浴宋雨的大道,铺白四海
4.)
眼前每座庙堂,都高悬日月
映得江湖朗朗:
古道上,茶马驮着丝绸,铃儿叮当
林中霞光读诗:
意象密集,用典娴熟。将“煤山遗诏”“茶马丝绸”等历史符号重新整合,形成新的隐喻。亮点:从龟鉴、结绳到秦汉、唐宋,再到江湖庙堂,视野层层拓展;“碎在皇城根儿下”“茶马驮着丝绸”等句具象鲜活,兼具沧桑感与画面感;尾句收束有力,点亮“朗朗”的价值底色。个见,部分意象转换略急促,如“借唐风”“铺白四海”稍显空泛。
玉读诗:
首段化典龟甲、仓颉造字、崇祯帝煤山殉国,三个不同具象的引用如《放大镜》展示给读者: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是奉献与牺牲推进的。
二段以古时示警的狼烟对冲王昌龄《出塞二》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概叹江山易主,历史也还会向前。在悲状中进一步呈现《放大镜》。
三段侧重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因为有唐诗与宋词,中华文化得以升华。读者通过这样的《放大镜》更能清楚文化是需要改进与传承的。
四段与首段呼应,既像首段那样溯源: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比如第一位出使西域的张骞),又有到今天的一带一路,我们的国家日渐强大(“高悬日月”),与世界各国交好贸易。
诗人通过化典用典,巧妙地将中华文明与文化以《放大镜》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现代诗在古韵里得以美的展示。
若强找不足处:古味太浓,用典也多,不便于读者理解。
岐麟散人浅读:
全诗以放大镜为喻,串联历史经纬。从仓颉结绳到煤山遗诏,从秦汉狼烟到唐宋风云,再至古道茶马丝绸,于微观审视中铺展开一幅广阔历史画卷。意象跨越古今,将放大镜的“洞察之力”与历史的兴盛与衰败、文明的延续与传承相融合,立意深远,笔墨苍劲,读后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
三行微诗精品榜(按投稿顺序依次排版):
2.放大镜
刘新川/山东
一扇微缩之窗
将世界折叠成一片光斑
尘埃却显露出星辰的轮廓
玉读诗:
明明是《放大镜》,诗人偏偏反弹琵琶“微缩”,“世界”很大,在此却小到只是“一片光斑”,“尘埃”很小,却在诗人眼里透过它而看到浩瀚的星辰。这样的《放大镜》别具一格。
建议:增加些更深的引申意。
5.放大镜
舒小军/重庆
水中月,一旦将柳条拉近
才知纹脉里
还有那条河,漾着暮春的杨花
玉读诗:
诗人总能娴熟地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水中月、那条河”一个特定的场景,“柳条、纹脉、杨花”这些具象的搭配让这首《放大镜》顿感轻盈唯美。
这首诗稍显淡了些,以诗人的功底应该写得更好。
8.放大镜
草履虫/湖南
凸一点 就傲
唯有角度
是你不能拿捏的软肋
玉读诗:
诙谐又庄重的语言是这首诗的特色,没有明了的具象,却能让读者愿意读下去,写的就是事实。
这首《放大镜》就是有点太实,囿于表层了。
10.放大镜
AI先生/江苏
按住一束光 叩问
沉默的肌理中 忽然
涌出谜底
玉读诗:
“按”、“叩问”,诗人跟“一束光”较上劲了,这个具象“一束光”代表什么呢?交给读者自己解读吧,你读到了什么就是什么,然后便自然而然地“谜底”也就能出来了。
这首《放大镜》好像什么都没说,好像又都说了。
13.放大镜
静思/广东
你不窥探远方
总在童年倒影里让我看见
妈妈发间藏着的星光
玉读诗:
“童年倒影”“发间”“星光”让读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回不去的时光,牵着妈妈衣角的童年,让人多么怀念难忘。这首《放大镜》浓浓的亲情满满的怀念。
。
16.放大镜
吉新/广东
看山看水,看别人
近视眼里
蚂蚁变成了大象
小乙浅读:
哎呦喂!这诗可太有意思了!您瞅前两句"看山看水看别人",活脱脱就是菜市场大妈唠嗑的架势。"今儿天儿真不错哈!""听说老张家闺女找了个好婆家!" 后两句突然来了个神转折,"蚂蚁变巨兽"这脑洞开得,比我家二哈拆沙发还带劲!要我说啊,这诗就是给咱现代人开的"认知矫正药",专治把芝麻绿豆大的事儿硬吹成西瓜的毛病!赞一个!
17.放大镜
剑风使者/河北
实在不愿麻烦上你
我,宁愿把世间事看小
甚至模糊
小乙浅读:
这首放大镜让我想起上周三那事儿——明明看见快递堆门口,愣是装没看见,转头在业主群里发:"哪位好心人帮我拿个快递?" 剑风使者老师这"模糊术",简直是社恐人士的生存宝典!把同事的八卦当蚂蚁看,把亲戚的催婚当马赛克,这哪是写诗?分明是《当代成年人的伪装指南》!咋样,您受益了吗?
19.放大镜
和风细雨/安徽
遇见,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你
携一池墨香
在诗海里,继续蔓延
小乙浅读:
这诗有点像上个月诗会上的事儿。有位老师念了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底下立马有人接茬:"您这诗让我想起老家后院的爬山虎!" 和风细雨老师这"墨香遇知音",就像往白开水里加了蜜。"携一池墨香"是新磨的松烟墨味儿,"在诗海蔓延"像往池塘扔石子,涟漪一圈圈荡到心窝里。这哪是遇见?分明是两颗文心在跳探戈!
22.放大镜
郝宝珍/山西
那些字 很小
当拥挤出了新华字典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便尽展眼前
小乙浅读:
郝老师的这首诗,简直是要把老祖宗的宝贝都掏出来晒太阳一样!您瞅"字小挤破字典"这比喻,活像过年时亲戚炫耀:"我家那本康熙字典比砖头沉!" 突然就把甲骨文拽出来遛弯,愣是把"家"字说成带WiFi的房车,"国"字讲成带保镖的豪宅。这哪是写诗?分明是给《国家宝藏》节目写的宣传文案!真棒!
24.放大镜
何文潮/河北
欲厘清混沌
粒子穿透黑洞
只需睁开 拙笨的眼睛
败家的爷们点评:
诗人把“放大镜”写成黑洞与眼睛的互文:混沌未清,粒子已穿洞,而答案竟在“拙笨的眼睛”里——不借科技,只借裸眼的诚实。极简的悖论,让微观与宏观瞬间倒转,余味冷峻。
28.放大镜
千里冰川/广东
任海风吹打,裁一尺银帆走天涯
只是那枚云水月
还不停,倒映着远去的乡愁
败家的爷们点评:
诗人把放大镜摆在天海之间,一尺银帆驮着被放大的乡愁。镜头不照细部,反而把“云水月”拉远,愈行愈大,终成游子头顶无法摘除的月亮。空间阔,情绪远,淡笔写浓愁。
29.放大镜
格格/湖北
溯病源真必须仔细端详
细菌善于匿踪
而那只天眼,正好一秒锁定
败家的爷们点评:
放大镜的核心功能是“放大”和“观察”,诗中“仔细端详”“一秒锁定”直接呼应了这一功能,且用“溯病源”“细菌”具象化了放大镜在医学或科学场景中的用途。诗人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放大镜比作“天眼”,能够迅速发现隐匿的细菌,从而揭示真相。欣赏好诗!
31.放大镜
慧剑/四川
月亮照山河,照林下小道
一枚铜钱
照人心,比天高
败家的爷们点评:
诗人让月亮先照山河,再经铜钱小孔,把“人心”高悬夜空。放大镜在此是铜钱,也是月,更是道德仪。尺度跳跃,把私德升维到天理,一句“比天高”有侠气。
35.放大镜
玖拾/河南
剖开皮囊,这首诗
每个字的脉络上都镶嵌着
一两相思
败家的爷们点评:
诗人把放大镜塞进诗里,字字被“剖开”,镶满相思。镜头不再是玻璃,而是解剖刀,切语言见血脉。极繁的设定反衬极简的主题:情字一经放大,无药可医。
36.放大镜
阿三子/福建
微诗,三行三十几字
螺蛳壳里做道场
演绎生、旦、净、末、丑
吴明凯浅读:
首句叙述,说明微诗体量之微小。然而微诗却能在不大的空间展示出惊人的魅力,犹如戏曲舞台, “演绎”出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微诗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建议将“三行”两个字去掉,或者放在“微诗”前面,去掉后面的“三十几字”。
39.放大镜
故乡美/内蒙古
别人眼中 你是武大郎
把我浇灌成幸福花朵
一生不凋谢
吴明凯浅读:
通篇比喻。大概诗意:在别人眼里你并不高大,你瘦弱的肩膀把我托举到山顶,我要一生一世回馈这份恩情。
43.放大镜
半罐书生/四川
犹记当年,您目光流淌的鼓励
支撑一芽幼苗
把身子探向未知的春天
吴明凯浅读:
首句“流淌”用的好,让诗句有了动感,并且夸大了“目光”的作用。中句用比喻手法承接,尾句续写。整首诗围绕“目光”来写,是那“鼓励”的“目光”让“幼苗”有了美好的“春天”。
45.放大镜
淡淡岁月/浙江
泪水,终归还是坠入掌心
一片汪洋
漫过了,半城尚带余温的山川
吴明凯浅读:
整首诗紧扣主题,围绕“泪水”来写,用夸张手法让一滴“泪水”变成“一片汪洋”,尾句继续夸张,并留余味空间。
48.放大镜
丁建新/新疆
丈量着距离
不在乎天与地
我只想,看透人间还有多少烟火
吴明凯浅读:
“不在乎”天地的大小,用《放大镜》的目光去观查人间烟火,作品体现出作者心中的大爱。尾句留余味,令人遐想。
49.放大镜
清风/四川
你只投来一眼
我便万顷波光涌动
穷尽一生笔墨 未能理清
浅梦浅读:
这个放大镜功能了得,将“一眼”横向放大成“万顷波光”,纵向放大成一生一世,穿插式递进,把爱的魔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可惜诗语没完全断开。
55.放大镜
故乡的云/安徽
一笑万木春,一啼千古愁
母亲眼中
你世界的一片琼花即为雪崩
浅梦浅读:
“一”对“万”对“千”对“雪崩”,“笑”对“春”,“啼”对“愁”“琼花”对“雪崩”这些赋于张力的词语,将母爱描写得入骨入肉,是的,母亲的喜怒哀愁,决定于孩子的喜怒哀愁,母子连心,永世不变。这首《放大镜》专为母爱定制。
59.放大镜
微锋/河南
散乱的目光看不清自己
私欲不可说
隐匿在每一寸骨节里
浅梦浅读:
心若被贪欲占领,被私心左右,就迷失自我。这首《放大镜》将私欲的每一个细胞放大,也是一面反光镜,起着警示作用。
63.放大镜
薛鲁军/湖南
细微处入口,我不再是落单孤雁
雨过黄昏
十字路口的喧嚣里,卸下桎梏枷锁
浅梦浅读:
“细微处”到“十字路口”放大了场景。“落单孤雁”到“卸下桎梏枷锁”,放大了心绪。 这种放大,是一种释怀,是坦荡荡的面对。在“喧嚣里”让潮湿的心情成为过去,让夕阳无限美好!
64.放大镜
道明/安徽
母亲,心思比针眼儿还细
那千缝万补的衣线
总能牵绊天涯游子之心
浅梦浅读:
比“针眼儿还细”的心事,牵绊着天涯游子心,这一小一大,一近一远,唯有“母亲千缝万补的衣线”能够抵达。小诗先缩小再放大,张力满满,足见驾驭文字之功底。
中句“那”字去掉,诗语断开会更好吧。
微组精品榜(按投稿顺序依次排版):
2.放大镜
秋水无痕/甘肃
1.)
星已稀,就让长夜对视长夜
攥紧临帖的帷幔
不怕,清冷变得尖利
2.)
任记忆增温,任光影扭曲
与潮汐执笔
画一扇窗,留给自己做碑
3.)
至味,藏在黑白螺旋的墨里
以心作弦
把隐晦鉴照成早朝的月明
4.)
举起搁浅,皆是今生的旁白
变形还原,洞穿来世的伏笔
阿范儿浅读:
夜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作者沿着记忆的轨道,放大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如此复杂:好的,不好的;过去的未来的。都奔涌而出,惟妙惟肖!
3.放大镜
勿忘心安 / 辽宁
1.)
不晓得,衔泥燕子可有贵族血统
只知
夫子庙太过熙攘,不合适栖身
2.)
朱雀桥下,流水依旧斯文
而岸边
野草花成圃,被规矩成闺秀
3.)
乌衣巷适合留影。但不要穿黑衣
只为避免
让余晖煽过情的留白,太过真实
4.)
做旧的,从不止白墙黛瓦
时间刻薄,你看
——逃出竹筒的小字,终未逃出历史
败家的爷们点评:
这首诗借景抒怀,以夫子庙、朱雀桥、乌衣巷等六朝遗迹为背景,写历史沧桑与个人感思。燕子、野草、白墙黛瓦皆成意象,透出时间无情、规矩暗藏。末句“逃出竹筒的小字,终未逃出历史”点题,含蓄警醒,耐人寻味。
编委组三行微诗篇:
1.放大镜
小乙/辽宁
凑近,再凑近
纤毫在光臂里长成山脉
一粒水,析出整片海洋的思维
寒寒浅评:
以“凑近”的动作开篇,将纤毫放大为山脉、水滴析出海洋思维,光臂的隐喻让放大行为有了温度,最终落脚于“思维”的升华,凝练又富有哲思。
2.放大镜
玉/上海
家中那盏灯总为我而亮
你每天用心去擦
如今已成我离不了的太阳
寒寒浅评:
将“放大镜”转化为家人的关爱隐喻——擦拭的动作是日常的温柔,亮灯的坚守是永恒的陪伴。从“灯”到“太阳”的意象递进,让平凡的亲情有了炽热的力量,以小见大,温暖且治愈。
3.放大镜
平平/重庆
月亮的背面
洞穿巡视
知道 真面目
寒寒浅评:
聚焦“月亮背面”这一神秘意象,“洞穿巡视”四字精准勾勒出放大镜的探索属性。短句的停顿与留白,让“真面目”的揭晓充满悬念,既保留了微诗的凝练,又让读者有想象空间
4..放大镜
瑞雪兆丰年/黑龙江
第一场雪飘至
我看到晶莹的六瓣
贴在窗上笑着与我打招呼
寒寒浅评:
以第一场雪为场景,将雪花的六瓣、窗上的微笑具象化,用细腻的观察赋予放大镜“发现美好”的意义。全诗充满生活气息与童真,用拟人手法表达,让冰冷的雪花变得鲜活起来
5.放大镜
心路/陕西
浮夸与谎报从来不缺席
蚂蚁变成大象
泡沫快要吹破了
平平浅读:
这首诗起笔入题,在浮躁的社会中,作者以"浮夸"把蚂蚁那么小的事放大成大象,用"谎报"以邀功劳,省人利已,"缺席"一词用得绝妙。现象和人的虚假,叩问心灵,彰显实事求是的作风。
6.放大镜
岐麟散人/陕西
一片凸起的透明
在指间,偷换天地
任绣花针, 长出金箍棒的影子
平平浅读:
小诗以"凸"字开篇,引出"偷换天地"的意象释题。尾句"绣花针"与"金箍捧"的精准运用,可渭"珠联壁合"。构思精巧,哲理深邃。生动的拟人,大胆夸张,赞叹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
7.放大镜
唐红兵/安徽
微尘逃不过你火眼
聚焦于寸心
蚂蚁背着食物,抗冬绝情
平平浅读:
这首诗以"火眼"放大微尘,正因为有"聚焦"才放大于寸心。尾句升华主题,借"蚂蚁"带给读者联想。
8.放大镜
凯哥/河南
眼膜昏花,蒙住一季春色
月光掀开纱幔
枕边惊现,柔美的海棠花
平平读诗:
这首诗以"眼膜昏花为核心意象,将"春色,月光,海棠花"巧妙串联,层层递进。"昏花,蒙住,掀开,惊现"动词运用,彰显拟人手法引人回味。
9.放大镜
浅梦/河北
不敢正视,你三岁的泪滴
担心那失角的天空
——瞬间坍塌
平平读诗:
这首诗以"不敢正视"切入主题,幼时的泪滴,害怕天空失去一角表达作者愁绪纷乱的怅惘,"失角的天空"反衬"瞬间坍塌"释题,拟人式,无奈之情放大想象,构思新鲜,文字拿捏到位。
编委组组诗篇:
1.放大镜
败家的爷们/安徽
1)
朱雀街告密,砖缝里有开元通宝
我举起一粒尘埃
它,便长出长安的屋脊
2)
再挪半步,汴河解冻——
北宋的残卷依次铺展
李师师用琴弦把京都抚成苍白
3)
我看见我自己的指纹
落在无人翻阅的《清明上河图》
4)
落日前,我要取出体内血色虔诚
替先人——
完成一场无法聚焦的雪葬
玉读诗:
诗人从唐朝到宋朝,从“开元通宝”到“北宋的残卷”(《清明上河图》、北宋名妓李师师的故事),从唐代长安的朱雀街到宋朝的汴京,以时间为纵轴,人与物为横轴,纵横交错中,让“一粒尘埃”与“我自己的指纹”来彰显文化的博大。诙谐中夹着沧桑,其间有喜有悲有无奈,现代的我深深地为其震撼为其感伤。
这首诗诗语充斥文化底蕴,巧于用典,然,读后总有一种悲怆之感,情感偏向低落,若偏高昂些是不是会更好呀。
2.放大镜
寒寒/湖南
1)
嗅着江南牛毛细雨
怕染裤管泥星,俯身时
春波正把媚色,揉得更细
2)
岭南荔枝鼓着腮红
哪用快马,甜香先黏住宫墙纱
催醒贵妃眸
3)
秋也耐不住清寂
狗尾巴草轻摇着,将风沙
拢成朱砂印的细迹
4
直到大雪封了江
琉璃瓦还在凝思,金銮殿的光
已浸亮檐角霜
败家的爷们点评:
这首诗意象绵密,江南微雨、岭南荔枝、秋原草痕、金殿雪光,四帧画面以“放大镜”视角层层推进,语词精丽,色香俱现。个人觉得跳跃略急,内在情思尚欠主线,若在细节中彰显诗人感悟(也就是情感表达不足),便不止于视觉盛宴。
本期点评老师:

梧桐花雨诗社管理层人员:
名誉顾问:十耘
顾问兼诗评部长:林中霞光
社长:张明凤(玉)、 阿范儿、败家的爷们
名誉社长兼指导老师:小乙
秘书兼收稿老师:浅梦、寒寒
副社长:唐红兵、凯哥(兼宣传部长)
诗评部副部长:平平
主编:张明凤(玉)
副主编:浅梦、寒寒
美篇制作:浅梦
诵读部部长:微雨清凉
诵读部助教:浅梦
宣传部部长:凯哥
英文翻译:张明凤(玉)
英文校对:Lily
梧桐花雨诗社编评委老师:
阿范儿、小乙、十耘、大山的主人、王兴献、林中霞光、唐红兵、心路、凯哥、平平、瑞雪兆丰年、浅梦、寒寒、荣明、千里草、岐麟散人、败家白爷们、张明凤(玉)
梧桐花雨诗社诵读部成员:
微雨清凉、浅梦、静水流深、乡野秋风、觉醒、彩之虹、春暖花开、梅子、寒寒、故乡美、声扬、张明凤(玉)
特邀主播:苍山、自在飞花、雪石
联系老师:
林中霞光微信号:clx_1074785292
浅梦微信号:wxid_l5xu4rimpsny22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下架
欢迎爱好文学的文朋诗友加入到梧桐花雨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