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期
《墨韵丹心承正道》
—书法家杜国强的笔墨修行与文化担当
文/祥禾
诵读:放飞希望
主编:静心
一撇一捺藏风骨,一字一行见初心。在黑龙江书法界,有这样一位深耕笔墨数十载的艺术家:他师出名门却始终谦和,笔墨精湛仍守正创新,以碑帖为基、以文化为魂,将书法艺术化作传递精神力量的桥梁——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杜国强。
一、师法传统:笔墨里的沉淀与传承
杜国强别署“北墨堂”,1960年生于哈尔滨,这份黑土地的厚重与开阔,早早刻进了他的笔墨基因。1992年,他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先后师从欧阳中石、刘文华、胡梅生等书法大家,在碑帖源流里扎下深根:
- 他临习汉隶取其古朴厚重,研摩唐楷得其规整端方,又从行草中汲取灵动意趣,最终形成“雄健不失温润,厚重兼具灵动”的个人风格;
- 数十年间,他未停下对笔墨的雕琢——案头的碑帖被反复摩挲,笔下的线条在千锤百炼中愈发精准,这份对传统的敬畏,成了他艺术之路的底色。
二、守正出新:作品里的精神与温度
走进杜国强的书法世界,能看到不同场景下笔墨的表达,却始终藏着一致的精神内核:
- 如《正德兴业》《天道酬勤》这类匾额作品,以隶书为骨,笔画沉稳如磐石,字形方正见格局,既契合“立业先立德、付出方有得”的处世之道,又以厚重笔墨传递出踏实笃行的力量,常被置于商务空间,成了文化与精神的点睛之笔;
- 《宁静致远》《孝道》等作品则多带行意,线条舒展如流云,墨色浓淡间藏着“心远自宽、百善孝先”的通透,笔墨不再是单纯的技法展示,而成了对生活哲思的传递;
- 那幅写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作品,更是将人生智慧融于笔墨,字里行间既有对传统处世观的呼应,又以温润的笔触消解了说教感,让观者在墨韵里读懂“进退有度、心宽福长”的真意。
他的书法从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而是扎根生活、贴近人心的表达——无论是吉祥寓意的《鸿運当头》,还是承载家风的《福蕴華堂》,都让笔墨有了温度,成了连接文化与生活的纽带。
三、文化担当:笔墨外的责任与传承
作为中共党员、哈尔滨市文史馆馆员,以及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杜国强从未将自己局限在书斋:
- 他走进校园为学子讲书法、传文化,将碑帖里的故事与笔墨里的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
- 他参与“同心书画院”的文化交流,以书法为媒搭建交流桥梁,让黑土地的笔墨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 他的作品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被国际友人收藏,成了文化传播的“名片”,却始终保持着“为文化而书、为精神而写”的初心。
对他而言,书法不仅是个人的艺术修行,更是文化传承的责任——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当代精神的注解。
从黑土地走向更广阔的书法天地,杜国强用数十年的笔墨修行证明: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技法的炫技,而是以笔墨为载体,传递文化的温度,承载精神的重量。他的字里,有传统的根,有生活的暖,更有一份文化传承的丹心——这份丹心,恰是他笔墨里最动人的底色。
艺术简介:杜国强,别署北墨堂,1960年生于哈尔滨,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史馆馆员。
黑龙江统一战线同心书画院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实力派艺术家,国礼艺术家。
现为黑龙江省商务文化发展促进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明星书画院黑龙江院名誉院长,嫦娥卫视国际书画院副院长,黑龙江书画艺术品协会副秘书长,中外交流书画院黑龙江省分院副院长,黑龙江省民族书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诗书画印研究员副院长,哈尔滨道外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艺联书画院副院长,中华北方书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北天书画院专职书法家。
师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中国书协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书协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胡梅生,王文斌等,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多次获得金、银奖。被国际友人收藏。
图片制作:仇奇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