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小波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解读中的“为他人作嫁衣裳”源自唐代秦韬玉的《贫女》。引用典故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引用典故多达46个之多,衍生出49个成语,其中29个成语为王勃独创。本诗在表面上写贫女,但实际上是写贫穷的读书人贫士,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大特点。我们先对诗人名字中的“韬”字作个解析,“韬”是指弓或剑的套子,故有隐藏之义,也指兵法,如韬光养晦、韬略、文韬武略等等。
1、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蓬门”借代穷人家,反义是“朱门”(如,朱门酒肉臭),借代富贵人家。“识”,认识、知道、了解 。“绮罗”,华美昂贵的丝织品。“拟”,打算。“托”,拜托。“良媒”,水平高的优秀媒人。“益”,更加。“伤”,伤神,伤感。
[翻译]穷人家的女子连华美昂贵丝织品的香气都没有闻过,想找好的媒人说亲也感到自卑伤神又伤心。(此句写贫女处境,家贫无好衣)
2、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爱”,喜爱。“风流高格调”,格调高雅的妆扮。“怜”在古文古诗常表示喜爱的意思。“时世俭梳妆”,时下流行的“俭妆”。
[翻译]没有谁喜欢格调高雅的打扮,大家都一窝蜂喜欢追逐时下流行的妆容。(此句写客观现实)
3、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针巧”,针线技巧。“画长”,画眉的技巧。
[翻译]敢于展示自己的内在才干和品质,而不愿在妆容上迎合流俗,而与人虚荣地争艳比美。(此句写主观追求)
4、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苦恨”,非常懊恼。“压金线”,用金线绣花。“为”,替,给。
[翻译]非常懊恼这空有的针织技巧,只能给别人作嫁衣裳。(此句写内心苦恼,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懑)

[品读]一位善良朴实、纯洁美丽的女子,生在一贫如洗的蓬门之家,自幼粗衣布裳,从来没有穿过华美昂贵的绫罗绸缎,也未在衣上使用过香气四溢的高级香料。真是贫寒无人问津啊,虽已是青春似火、婷婷玉立的美丽姑娘,正值待嫁好年华之时,却总不见有人前来提亲,于是心生请人做媒的念头,为此常常不由得暗自落泪伤心。以上是诗的表面之义。良媒不问蓬门之女,暗指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心情。混迹官场之人,总是期待升迁,免不了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犹如当代职场上的人们,总是期望评上高级职称,从而进一步获得更高官位,这与古人是一样的心理和心情。然而,这些都与老子的无为思想相违背。事实上,在万恶的封建社会,欲升迁,要么朝中有人,要么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如同《金瓶梅》中西门庆重金贿赂蔡京,而获得类似公安局副局长位置一样。
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和浓妆艳抹,有谁来欣赏贫女不同于流俗的高尚情操和高雅打扮呢?纵使拜托良媒,佳偶也难觅啊。其实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是追求流俗的,如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分别流行过军装→劳动布衣裤→小管裤→喇叭裤→今天丰富多姿多采的衣妆。以上是诗的表面之义。深藏含义是反映了封建文人有不愿混同于他人的清高与清醒,这种不入流俗的性格,反映在官场上,就表现出清高的态度,这也是难以被重用升迁的原因之一,很有一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情态,这种操守格调愈高,则愈寡也。非常类似于当下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从古至今,何其相似。

贫女自恃有一双灵巧的手,针线活出色出众,敢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才能,绝不迎合流俗,绝不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而去与别人争妍斗丽,贫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聪明才能,不愿去追求外在的妆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今的国产影视作品,男子缺乏阳刚之气,个个学韩流中伪娘男,女子则浓妆艳抹,嘴似红屁股,脸犹如僵尸般苍白,毫无美感之态。然而,美国影视中的男人,则多是硬汉形象。诗中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心美且才能出众,表现出了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
贫女的亲事在无望中争扎,天天压线刺绣,不停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未嫁之人给出嫁的人做嫁妆,心理反差对比强烈,诗人写作水平之高超,令人肃然起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贫女那伤痕累累的心灵,贫女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其忧郁神伤的形象,蓦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犹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沉闷空气,发出了“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感叹,以其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正是这最后一句,才使本诗流传自今。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挖空心思、捉刀献策,却久久得不到提拨的下属读书人,或许这正是诗人的自叹。从家庭景况谈到贫女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贫女才能,自伤自叹又自矜自持。当下的应试教育,上面在评价学校工作时,通常用升学率来简单评估,这是一种用对工业、对经济的评价模式,移植应用到教育领域来的办法。升学率成了决定校长及相关官员升迁的重要指标。因此,势必会施加太沉重的学习负担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可怜的学生不也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吗?

汪小波,四川省夹江中学退休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曾任多届夹江县政协常委、夹江中学教科室主任。曾获乐山市优秀人才、乐山市优秀教师、夹江县首届名教师等称号。发表论文论著80多篇(部),有多个教育科研课题获省市成果。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个人简历


唐小虎,笔名:梦里,酷爱文学。喜爱散文、歌词创作。《三苏文学》常务社长,微信号/wxid_s3otpbxws4pn21,青神县作家协会会员。与音乐走廊合作之歌曲《锦绣青神》、《相知相守风雨同舟》、《南方的雪》等广为传唱。被百度音乐、MVBOX、酷狗等音乐平台收录其中。多篇散文作品在省、市级多家自媒体平台发表;主要作品:《青神之夜》、《峨眉情缘》、《老家的味道》、《天下太平 人皆向往》、《汉阳时光:一捧江水 半轮诗月》、《桂花香溢 岁月沉香》、《“东方明珠”之印象.白果》、《开放包容之浪漫丽江》、《腾冲之约》、《梦幻泸沽湖,摩梭走婚俗》、《洱海的风令人醉》、《邛海结缘》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