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写我,我撑不起来!"面对患者的夸赞,西苑医院济宁医院二楼康复大厅的小韩老师总会笑着推辞把自己写入新闻稿。可在那些曾连抬手都困难的患者心里,这位年轻的肢体训练老师,早已用专业与温暖,帮他们重新撑起了生活的天空。
小韩老师的掌心总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度,扶着患者僵硬的手臂做被动运动,从肩关节的缓慢旋转到腕关节的轻柔屈伸,每个动作都精准控制在10到15次的科学范围。"来,跟着我深呼吸,咱们再试一次",她的微笑像暖阳,总能驱散患者训练时的紧张。
对一位刚入院的中风患者,小韩老师先做评估,从肌力测试到生活习惯细细询问,连他平时吃饭的姿势都询问到。初期制定的被动训练方案里,她每天握着患者的手做"双手交叉上举",用健侧带动患侧唤醒肌肉;肌力稍恢复后,又加入握力训练和推拉运动,循序渐进提升力量。患者烦躁抵触时,她就拿出康复游戏手柄,让他在游戏中完成训练动作,笑声里藏着康复的智慧。
一位奶奶因脑梗和骨折导致上肢失能时,家属几乎失去希望。小韩老师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特色,将中医推拿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一边用精准手法放松痉挛肌肉,一边指导进行穿衣、梳头的功能性训练。当老人终于能用患侧手端起水杯时,拉着小韩老师的手反复念叨:"你比我家孩子还耐心"。
在康复大厅的墙角,陪人们窃窃私语,"她的提示比仪器还准",有人记下"跟着她训练,再难也想坚持"。小韩老师从不留名,只是每次训练结束,都会叮嘱家庭康复要点,从放松手法到训练频率,一一细细交代。
没有手术台的高光时刻,没有处方单的权威印记,小韩老师的战场就在训练桌上、道具之间。她用微笑化解焦虑,用耐心对抗反复,用科学的训练方案铺就康复之路。若你去西苑医院济宁医院二楼康复大厅,那个总在指导患者"再抬高点"、胸牌带有韩姓闪亮的身影,就是患者口中信赖的"撑天者"。
(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