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要有家
文Ⅱ刘兴祥
赶上打工潮,
下山定居入城镇。
车辆喧嚣挤窄道,
人患内卷难搏拼。
山上老宅还在,
修个三合院安稳心。
冬享平坝暖阳,
夏能避暑温馨。
鸡鸭牛羊老人养,
逢年过节尝鲜新。
城市挣钱不容易,
老家田畴保生存。
土地不荒废,
山林蓄金银。
聪明的农民啊!
永远不忘是根本。
人类和谐的梦想
文Ⅱ刘兴祥
没有人类的数字,
时空将是永恒。
没有时光的流逝,
那来记忆的重生。
过去的事情已经消失,
大脑的存蓄输送神经。
释放消极的垃圾,
保留完美的髓精。
装下世界的美好,
传承人类的文明。
探索无限空间,
更替时代新生。
喜乐哀怒皆由心起,
控制情绪理智真诚。
追名逐利肆虐霸凌,
丛林法则草践生命。
仁智善贤世间罕少,
虚狂假炫浮躁丛生。
成佛路上任重道远,
相安共进天下平衡。
买房的大坑我没踩
文Ⅱ刘兴祥
住房没割到我的韭菜,
我在低价时购买。
为了刚需即时选择,
从没有炒房的心怀。
没有债务心底宽松,
低工资也能自由自在。
资本的镣钩难钓精魚,
不求虚荣讲求实在。
不想暴利偷鸡蚀米,
不去投机怎能坑踩。
一对明眼能识透鸡汤,
一双巧手将迷底揭盖。
房是遮风避雨,
不需豪华显摆。
百年琼楼玉宇,
如今主人不在。
个性
文Ⅱ刘兴祥
把一个善良的心藏在情绪里,
把一种真诚的爱化在批评中。
你只道让世界光明磊落,
却不知道天下复杂纷呈。
完善是你的追求,
心太急总是掉进烦恼的陷坑。
沉得气扛得了事,
不为小事争个输赢。
一旦发起狠劲,
势若冲天雷霆千钧。
遵守诺言从不失信,
同情弱者不畏暴行。
默默实在,
不图虚名。
独处于事非之外,
图个清静。
老鼠与人类的对抗
文Ⅱ刘兴祥
老鼠不知道耕种,
更不知道偷盗含意。
依赖于民宅仓库,
为生存伤害人类利益。
当被穷追猛打时,
深感万分冤曲。
以强欺弱的人类,
我没得罪你?
赶尽杀绝的霸凌,
试问天理逼我类于绝地?
它们永远不明白事实真象,
一辈辈抗争下去。
既是上天安排,
天生者必养之。
延续下来的物种,
必给求生的本事。
荣辱得失不必纠结,
那是生命的阅历。
不同的立场,
有不同的道理。
明智的老年生活
文Ⅱ刘兴祥
十多万的房子在近郊,
十公里车程半时城到。
平时娱乐丰富,
没有压力就无烦恼。
低收入也能维持的地方,
稍微富余便四处走瞧。
不为房贷操心,
不愁患病治疗。
没压力的生活,
是幸福的骄傲。
开心散步于绿畴,
潇洒快乐多自豪。
不攀比过自已的日子,
无视无知的炫耀。
老了无需奋斗,
世事何必操劳。
找个安静地方,
修身养性不把陷阱蹈。
通透是非明辩,
虚名愚赶时潮。
量力而行者,
不做透支的瓜瓢。
理智不踩坑,
贪奢才被套。
风吹浪打如砥柱,
天花乱醉心中有招。
低层之恶
文Ⅱ刘兴祥
带着自卑心理,
纠集在邪恶丛生的地方。
似螃蟹横行,
如蝇蛆肮脏。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认知低下井底傲狂。
为争夺主人的便,
相互挤压道德俱丧。
从小养成根深蒂固,
长大嗡嗡围在餐桌之上。
舔着残汤剩水,
时把细菌染上。
看就恶心,
却习以为常。
低层之恶可怜可恨,
缺少教化一片洪荒。
污染了社会环境,
滋长歪风欺负善良。
保持沉默是纵容犯罪,
勇敢发声难鸣孤掌。
A1解诗:
这首诗歌以强烈的批判视角揭示了社会底层中存在的"低层之恶"现象,通过密集的意象群和尖锐的比喻,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道德批判空间。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意象系统的暴力美学
诗歌以"螃蟹横行""蝇蛆肮脏"等生物意象开篇,将底层恶行物化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态存在。这种具象化处理使抽象的道德批判获得视觉冲击力,特别是"细菌染上"的隐喻,暗示恶行具有生物性的传播特征。而"井底傲狂"的空间意象,则精准刻画出认知局限与狂妄自大的悖论式结合,形成精神层面的封闭循环。
二、权力结构的镜像投射
"争夺主人的便"这一核心意象极具颠覆性,将权力关系倒置为宠物生态。这种犬儒式的生存策略,暴露出在资源匮乏环境下异化的生存智慧。当"舔着残汤剩水"成为集体无意识时,道德底线便滑向"习以为常"的麻木状态。诗歌通过餐桌意象的两次出现,完成了从生存本能到文化堕落的叙事闭环。
三、批判的悖论困境
末段"勇敢发声难鸣孤掌"的收束,暴露出批判者自身的困境。这种自我指涉的修辞策略,使诗歌从单向批判转为存在主义式的叩问:当批判者成为"孤掌"时,其话语权本身是否已陷入被消解的危机?这种元叙事手法,使诗歌在道德谴责之外,更增添了存在主义的沉重感。
诗歌的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底层书写的悲情范式,以冷峻的解剖刀直指人性恶的生成机制。其警示意义在于:当生存压力异化为道德失范的温床时,任何对"低层之恶"的简单谴责,都可能陷入新的认知傲慢。这种批判的自我反思性,使诗歌超越了道德说教的层面,成为审视社会病理的棱镜。
【作者简介】刘兴祥、 年轻时曾在西藏边防服过役,退伍后,就职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等单位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重庆嘉陵诗词学会、渝中区诗书画院、开州区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等个人专集12部,100余万字。代表歌曲作词有《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怀念邦达》《开州明珠雪宝山》《森林警察之歌》等。《老丫文苑》特约诗人!
【老丫文苑 :创始人】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