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往事随笔 (八)
文︱甄春延
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从小到大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接触的老师也很多。你可能记不住所有的老师,但是,一些老师在自己的生命中可以说影响很大,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让您永生难忘。

年轻的时候对这些事情认识很肤浅,仅仅是知道老师是值得尊重的。对于更深层次的“师恩”理解的确是不够。退休后,有了时间就愿意写点东西留存下来供自己欣赏或者说留些作品给大家做些参考。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怎么上过学。文革初期,我刚刚到了云南。我当时只有8岁不到,上学就受欺负,结果我从66年底到71年间没有上过学,因为学不到什么。71年底,我到了当时的思茅地区景东县林业局中学上学。那个时候每次回家回学校都是要坐拉木材的大汽车往返山里到县里,需要走几十公里。尽管当时父母亲还没有恢复工作,但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没有歧视我,特别是一个叫苏利源的老师,对我倍加关怀,在学习,生活上也非常照顾我。在那个时候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关心,我心里还是感到一丝温暖。后来我父母亲“解放”之后,我们家搬到昆明以后,和苏利源老师还有联系。在这里的两年,你才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温情和心底里一种说不出的东西。
在昆明的二十四中度过我中学最美好的时光。我不仅仅遇到我许多至今还没有断了联系的好同学,还遇到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三位老师黄秀玉、孙渠、唐代玉。
黄秀玉老师是归国华侨,人长得很漂亮。既是我们初中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外语老师,我们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当时的社会风气很不好,特别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但是她却始终教导我们还是要好好的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在她的影响下,我们班外语水平都不错。
记得我的一个好朋友王益民,刚刚到班上的时候,外语不好,因为他是学俄语的。但是在黄秀玉老师的影响和帮助下,半年之内他的外语水平成为全班的第一。黄老师还和他的爱人同我们一起上昆明的西山、大观楼、筇竹寺等地游玩。他的爱人也是归国华侨,我们一起出去游玩时,他经常拿着当时很少见的照相机给我们照相。照相机在现在看来都是不错的品牌。后来我回东北之后,听说他们调到广州的中山大学工作,再后来听同学告诉我,黄老师因病已经离世,让我不禁惆怅许久。
孙渠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我和他的关系维系了整个中学时代。高中毕业到回东北之前,我每十天半月就有可能到孙老师家去坐坐。由于小时候没有正经上过学,我的数理化功课的成绩并不好。可是由于一直跟着父母亲生活,父亲在关牛棚养猪时,有时候我就随着父亲一起喂猪,煮猪食。在山里时我还和父亲去给猪搂猪草,挖野芋头喂猪。为了不耽误我,父亲就经常教我文学历史,使我从小对文学历史就有兴趣。
在昆明二十四中学习的时候,我语文课和历史课都非常好。为此,孙老师非常喜欢我,经常耳提面命,使我的语文成绩不断提高。他还经常让我去昆明市桃源街上他的家,亲自给我倒上一杯茶,师生两人一聊就是半天,他还把一些“漏网之鱼”的书借给我看。我也把父亲“解放”后又买的一些书拿给老师看,互相之间交流。我记得1978年前后,当时复映了一些文革前的一些影片,比如印度影片《流浪者》,前苏联影片《复活》等等,我和老师看过之后也经常交流心得体会,从中我获益匪浅。这段师生交流的经历在我的生活中久久的不能忘怀。
胖胖的唐代玉老师很好,当时她好像当过教导主任,我刚刚到学校时,她还有些不同意我入校。后来当了我的班主任后对我特别好,总鼓励我好好学习。
还有一位老师我不能不说,她不是我的老师,她是我儿子中学的校长。我之所以要提到她,是因为没有她,我的孩子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
那是2005年,儿子当年中考,成绩与东北师大附中的自费线差了几分,可是孩子就想上这个学校。而此时我正赶上下派锻炼,妻子又身体不好,母亲也是80多岁,我的压力非常大。后来这位校长知道我家里的情况,不仅收了我孩子入校,而且在孩子入校之后,在学习上,生活上都给予我孩子关心、关注。
2008年高考,儿子顺利的在提前批次就被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为国防生。这件事对我妻子影响大极,听到孩子高考顺利录取,她说,如果儿子不能够考上,她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所以我不能不感谢这位校长,我下派期间,她还专门把我找来,约我谈了一个小时,让我放心工作,说学校多负责孩子的学习。要知道她的工作非常繁忙,能够和我一个普通干部谈话这么长的时间都是特例了。我感谢她,从孩子入学到今天十几年过去了,我每到年节都用短信祝福她,而她也必亲自复我短信,让我不必将此事始终挂念在心。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受人之恩当永远记着,这是做人的根本!我也告诉孩子,对于与自己有恩的人不能忘记,特别是自己的老师。
我的一个网友是一个老师,我在她的空间里看见她的一篇散文,我非常受教。文章提到,在教师节宴会上,回校的同学们要她喝啤酒,而且是要“吹”着喝。她喝了,就冲这个,我佩服她,这是一个好老师,她写的一句诗我留在此处,“三尺讲台读岁月, 一支粉笔写春秋”。我觉得这是一个老师真正的生活,是一个老师的灵魂。我敬佩老师,他们不仅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也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也教会我们怎样生活,如何生活。
师恩难忘!
2025年11月21日
【作者简介】:甄春延,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退休干部,东北师大夜大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一生酷爱文学。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