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门古镇
王永标
千年称谓取诗经,阅尽黄淮浊与清。
古渡滩头宋金界,青云桥上抗倭旌。
流连热土风舒画,瞻仰丰碑水蕴情。
青史篇章无句号,牛歌远去听机声。
诗笔绘古镇 文脉贯千年——评王永标《周门古镇》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王永标这首《周门古镇》以史诗般的笔触,串联起古镇千年的岁月沧桑,将历史厚重与时代新意熔于一炉,字里行间满是对故土的深情眷恋,读来如览画卷,如品陈酿,余味悠长。
首联“千年称谓取诗经,阅尽黄淮浊与清”开篇便立起古镇的文化坐标。“取诗经”点明古镇称谓的文脉渊源,自带千年风雅;“阅尽黄淮浊与清”以拟人化手法,将古镇比作见证历史的智者,黄河淮河的沧桑变迁尽入诗中,寥寥十四字,便勾勒出古镇悠久的历史底色与磅礴的时空格局。
颔联与颈联聚焦古镇的历史印记,笔墨凝练却意境深远。“古渡滩头宋金界,青云桥上抗倭旌”,选取古渡、石桥两个标志性场景,嵌入宋金分界、抗倭御敌的历史事件,让静止的景物承载起烽火岁月的记忆,一“界”一“旌”,尽显古镇在历史长河中的战略地位与民族气节。“流连热土风舒画,瞻仰丰碑水蕴情”则由史入情,眼前的和风美景与心中的丰碑敬意交织,景与情融,动与静合,既展现古镇当下的生机,又暗含对先辈的缅怀,让诗歌情感更显厚重。
尾联“青史篇章无句号,牛歌远去听机声”堪称点睛之笔。前句打破“历史落幕”的常规认知,赋予古镇文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后句以“牛歌远去”与“机声响起”形成鲜明对比,既勾勒出古镇从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又暗示传统与现代的传承衔接,让千年古镇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使诗歌主题从怀古延伸至未来,格局豁然开朗。
全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意象选择精准典型,从文化渊源到历史事件,从眼前景致到时代变迁,层层递进,脉络清晰。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将古镇的“古”与“新”、“史”与“情”完美融合,既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传递出对故土发展的欣慰与期许,是一首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