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写万首诗
于向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首诗”,是贯穿古今的人生智慧,而这份智慧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足迹里有着最生动的诠释。
“读万卷书”是旅行的起点,更是看懂山河的钥匙。书本里藏着山川的脉络、人文的密码:读《水经注》,我们能提前触摸江河的走向;读地方府志,能知晓一座古镇的兴衰过往;读诗词歌赋,能在抵达西湖前,便懂“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柔美,在踏访黄山时,能领会“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的壮阔。徐霞客年少时便爱游山水,更通读《山海经》等地理典籍,正是这些书本积累,让他后来的旅行不再是盲目跋涉,而是带着对山河的追问与探索,为他撰写《徐霞客游记》埋下了知识的种子。与先贤对话,会使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行万里路”则是把书本的文字,变成脚下的真实与感动。如果说读书是“纸上观山”,那行路便是“实地探幽”。徐霞客一生游历三十余载,从太湖之滨走到云贵高原,从雁荡山的奇峰走到漓江的碧波,正是这份亲身体验,让他发现了金沙江是长江正源,纠正了前人的认知;也正是这份“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坚持,让《徐霞客游记》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带着泥土的气息与亲历的温度。如今我们踏足三亚的椰林海岸,看海浪拍击礁石,听渔舟唱晚,这份感官的震撼、心灵的触动,何尝不是对“行万里路”最好的呼应?书本里的“天涯海角”,远不及亲身站在那块巨石前,感受海风拂面时的真切。
“写万首诗”,是对旅行与思考的沉淀,是为山河立传的担当。这里的“诗”,可以是徐霞客笔下详实的游记,一字一句记录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研究史料;可以是学者们严谨的考察报告,挖掘一处古迹的历史价值,让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也可以是旅行者随手写下的感悟、拍下的影像,用自己的方式定格三亚的落日、丽江的古城、敦煌的壁画。写对自然的敬畏,写对未知的探索,写对山河的热爱。我们都可以成为“记录者”:用文字写下旅行中的感动,用镜头留住风景里的故事,让每一次出发,都有回响;让每一处山河,都被铭记。我有幸参加“三亚杯”《全国最美游记》大赛颁奖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文字就永远留在灿烂的星河里。
“读万卷书”给了我们看懂世界的目光,“行万里路”给了我们触摸山河的温度,“写万首诗”给了我们传承美好的力量。我们站在三亚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一边是蔚蓝的大海,一边是蓬勃的旅游事业。愿我们都能以徐霞客为榜样,既要读透山河的“过去”,也要走好当下的“旅程”,更要写下未来的“诗篇”,让更多人透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故事,爱上这壮丽山河,传承这璀璨文明。
作者简介
于向奎,男,中共党员。现为前郭县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创作文学作品近百万字,有数百篇作品发表在国省市报刊上,获不同奖项。出版散文集《生命草原》,并获松原市哈达山文学奖。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