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章法第十三讲:对起之法
(3)、对起之法:绝句没有对仗要求,而诗人在创作中却用上对偶。对起之法指绝句的前联用对仗。
如:卢纶《山店》: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前二句用了对仗作起,写“山中之行”。二句基本呈并列关系,无所谓主次。
赏析:对仗拆解
拟声词对:“登登”(模拟脚步声) “决决”(模拟泉水声),均为叠字拟声,强化听觉感受;
名词性结构对:“山路”(行走的对象) “溪泉”(伴随的景物),均为偏正结构,指向山中之行的核心元素;
动宾结构对:“何时尽”(对山路尽头的疑问) “到处闻”(对溪泉遍布的感知),均为动宾短语,分别写出行走的“艰难”与环境的“鲜活”。
“对起”的功能前两句通过并列的对仗,全面展现诗人“山间行走”的情景:上句“登登山路何时尽”:以“登登”的脚步声,写出山路的蜿蜒无尽与行走的疲惫,“何时尽”暗含对“终点”(山店)的期待;下句“决决溪泉到处闻”:以“决决”的泉水声,打破山路的沉闷,“到处闻”表现溪泉的遍布,为单调的行走增添生机。两句结合,既写出了山间行走的“苦”(山路无尽),也写出了“乐”(溪泉相伴),形成“艰难中见生机”的氛围,为后两句“山店出现”做铺垫。
“对起”与后两句的关联前两句的“对起”是后两句的“伏笔”:后两句“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通过“叶声”“犬吠”“松火”三个意象,引出“山店”的存在——“风动叶声”是环境的延伸(承接前两句的“山路”“溪泉”);“山犬吠”是“有人家”的信号(回应前两句“何时尽”的期待);“几家松火”则直接点出“山店”(松火是山店的标志)。前两句的“行走”与后两句的“发现”形成因果链:正是因为“登登山路”的坚持,才会听到“决决溪泉”的陪伴,进而发现“松火”的希望。
“对起之法”的效果节奏明快:对仗句式使诗句整齐划一,“登登”“决决”的叠字增强了听觉节奏感,符合“行走”的动态感;场景全面:并列写“山路”与“溪泉”,从“行走”(视觉+触觉)和“环境”(听觉)两个维度,立体展现山间情景;情感铺垫:前两句的“艰难”(何时尽)与“生机”(到处闻),为后两句“山店出现”的“惊喜”做反差,突出“希望”的珍贵(如“松火”虽远,却打破了“山路无尽”的迷茫)。
总结卢纶《山店》的“对起之法”,通过前两句对仗,将“山路行走”与“溪泉相伴”并列展开,既强化了山间情景的真实感,也为后两句“山店”的出现做了自然铺垫。这种结构使诗歌层次清晰(行走→环境→发现),节奏明快,同时通过“苦”与“乐”的对比,突出了“山店”带来的温暖与希望。
再如:前文引过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也是如此。
对起如形成因果、递进等关系,则最好不过。
如: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二句也是对仗,不过上句言“雨”,下句言“蛙”,雨后蛙欢,蛙声是雨产生的结果,形成因果关系,则韵味较上一例更佳。
对起之法也有首句用韵者,使前二句构成“韵联”。
如:李白 《永王东巡歌》 :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盘古诗联学院七绝301期作业:
写作方式:用对起之法:前两联对仗。创作绝句。 默认平水韵,一韵到底,要求中心突出,
语句通顺, 无生造词。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人员》
顾问:
倪进祥 李瑞林 王若凡
总编:
敬金忠(日 月)
讲师:
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
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管理兼主审:
汪凤森 郭利战 刘巧英
田 卫 段志军 袁桂杰
野 鹤 李凤梅 张 琳
凌赣文 黄伟琰 周 丹
主审:
袁谷成 天 问 蒋贵龙
李晓华 俞子兰 张旭祖
钱秀英 徐家齐 林春平
郑举纲 吴立红 张丽辉
审收:
徐成美 臧 岚 贾 丽
执行编辑:
一剪梅 日 月 溪 水
图片网络
关注我们 学习诗联
免费学习加微信:qingyang231681
投稿邮箱:1784271547@qq.com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