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听雨斋诗社
河北梆子《岳母刺字》观后
千秋浩气今犹在,戏里乾坤唤我来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89)
听雨斋诗社【2811期】
【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看孙子。
河北梆子《岳母刺字》观后
文/高文俊
岳飞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岳母是中国四大贤母之一。《岳母刺字》又名《交印刺字》,取材于《宋史岳飞传》以及清朝钱彩金丰所著的《说岳全传》。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2025年9月18日下午,笔者在大兴剧院观摩了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三位青年新秀苏晓明(岳母)张颖超(岳飞)韩博慧(岳妻)联袂主演的传统名剧《岳母刺字》。看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特赋诗一首,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母-岳母。
梆韵铿锵撼古台,岳家忠烈动心怀。
银针刺背彰精魄,素墨凝痕刻壮哉。
母训如雷催战鼓,儿心似铁守疆埃。
千秋浩气今犹在,戏里乾坤唤我来。
创作解析:
首联“梆韵铿锵撼古台,岳家忠烈动心怀”以河北梆子特有的高亢激昂的唱腔切入,如“鹏举儿站草堂听娘言讲”中“鹏”字由头腔、鼻腔共鸣的演唱技巧,瞬间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岳家母子的忠烈故事跨越时空,直击人心,与剧场中观众沉浸于剧情的共鸣相呼应。
颔联“银针刺背彰精魄,素墨凝痕刻壮哉”聚焦核心场景。岳母以银针刺字时,演员需通过“提羊毫仔细端详”的唱段,将“精忠报国”四字化为永恒印记。刺字过程中,岳飞“汗洗白马,血溅银枪”的英勇与岳母“手捏银针颤巍巍”的隐痛形成张力,如河北梆子《岳母刺字》中“娘疼儿,心欲碎”的苦二八音调,将母子情深与家国大义熔铸一体。
颈联“母训如雷催战鼓,儿心似铁守疆埃”化用历史背景。岳飞因宗泽病逝、杜充抗金失利而心灰意冷,岳母以“好男儿成仁取义宁为鬼”的唱词唤醒其斗志。此联暗合赵铮坠子艺术中“诵唱相连”的手法,将岳飞“儿好比鲲鹏有翅难飞”的悲壮与“破胡虏,捣黄龙”的豪情交织,展现英雄在逆境中的精神升华。
尾联“千秋浩气今犹在,戏里乾坤唤我来”升华主题。岳飞背上的刺字不仅是历史符号,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以此唤醒当代人对家国情怀的认同。
总评:此诗以戏曲艺术为载体,通过声腔、动作、唱词的细节捕捉,将历史叙事转化为情感共鸣,既是对河北梆子表演精髓的致敬,亦是对中华忠烈精神的当代诠释。
2025年11月19日于北京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