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
祭父母祭祖宗祭亲友
贠汝信2025、11、20、(农历十月初一)祭于泉城山大
阴阳相隔在远方,常思话语记心肠。
父母恩情永常在,祖父亲友不能忘。
祖宗开基更艰难,百年千年记心上。
如今子孙能延绵,祖恩浩荡万世长。
天堂时令怕已冷,寒衣暖衫送天堂。
人间自有恩情在,您在天堂我不忘。
青烟燎绕眼泪淌,念亲欲孝已天堂。
常感祖恩静思想,祖宗一生路照亮。
悲泪思情变动力,泣血铭文念祖上。
要让家庭万事兴,振兴中华更应当。
祈祷祖宗长安息,祭罢恩情香纸光。
祖恩济世千古长,尊祖敬宗万世扬!
寒衣寄哀思,祖恩铸初心——贠汝信《寒衣节》诗评
这首寒衣节祭诗以质朴直白的语言,串联起对父母、祖宗、亲友的深切缅怀,既饱含阴阳相隔的悲痛,又蕴含尊祖敬宗的虔诚,更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家庭兴旺、家国振兴的动力,情感真挚浓烈,意境厚重绵长。
一、情感递进,脉络清晰见赤诚
全诗以“思念—感恩—祭奠—立志”构建情感闭环,层层递进,情真意切:
- 开篇诉思念之痛:“阴阳相隔在远方,常思话语记心肠”以直白笔触开篇,道尽生死相隔的无奈与对亲友的牵挂,“常思话语”四字将抽象的思念具象化,仿佛亲人音容仍在眼前,奠定全诗悲痛的基调。
- 中段抒感恩之情:从“父母恩情永常在”到“祖恩浩荡万世长”,情感从对至亲的眷恋扩展到对祖宗的崇敬,既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又铭记祖宗开基拓土的艰辛,将个人亲情升华为家族情怀,凸显“饮水思源”的赤子之心。
- 祭时表虔诚之意:“天堂时令怕已冷,寒衣暖衫送天堂”“青烟燎绕眼泪淌,念亲欲孝已天堂”,细腻刻画寒衣节祭奠的场景,“怕已冷”的牵挂、“眼泪淌”的悲痛、“欲孝已天堂”的愧疚,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将祭奠时的复杂心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 结尾立奋进之志:“悲泪思情变动力”“要让家庭万事兴,振兴中华更应当”,跳出个人悲痛的局限,将对亲友祖宗的思念转化为奋进的力量,从家庭责任延伸到家国担当,让诗歌的意境得以升华,更显格局与情怀。
二、语言质朴,大巧若拙动人心
全诗语言不事雕琢,多为口语化表达,却因情感真挚而极具感染力:
-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意象,“不能忘”“记心上”“我不忘”等直白表述反复出现,却不显得冗余,反而强化了情感的浓度,如家常话语般质朴亲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 “青烟燎绕眼泪淌”“泣血铭文念祖上”等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祭奠场景与内心悲痛,虽无刻意煽情,却因真实而更易引发共鸣,尽显“大巧若拙”的创作特质。
三、主题厚重,家国情怀显格局
这首祭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家国情怀:
- 从“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到“家庭万事兴”的责任担当,再到“振兴中华更应当”的家国抱负,主题层层升华,将个人哀思与家族传承、家国发展紧密相连,让寒衣节的祭奠不再局限于私人情感,更赋予其弘扬传统、激励奋进的时代意义;
- “祖恩济世千古长,尊祖敬宗万世扬”作为结尾,既呼应前文的感恩之情,又彰显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让诗歌的价值超越了个人抒情,更具社会意义与教育意义。
总结
贠汝信的《寒衣节》是一首用真情写就的祭诗,它以清晰的情感脉络、质朴的语言风格、厚重的主题内涵,将寒衣节的祭奠之情、对亲友祖宗的思念之痛、对家族家国的担当之志融为一体,既动人心弦,又催人奋进,堪称一首“以情动人、以志励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