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临清头条】总第846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诗词故事】
张继和《枫桥夜泊》
编发:韩积蕊(山东)

唐代诗人张继,湖北襄阳人。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初时逢开科,拜辞双亲,赴京城长安应试,登进士,然铨选落第,未能获得理想的官职。结果与愿望迥异,那么大的皇榜,竟然没写不下“张继”二字!他险些被羞愧、沮丧击倒在地。此时本应马蹄轻疾,衣锦还乡的他觉得头晕目眩,周身酥软,踉踉跄跄回到小客栈里昏昏沉沉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在同行的同窗好友悉心安慰照料下,他的神态慢慢得以恢复,但缠绕心头的痛苦始终难以消失,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面对高堂和父老乡亲。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去江南散心解闷,于是修得家书一封,拜托同窗捎给二老。
一日清晨,张继离开令他伤心的皇城,历时月余,出秦川,过中原,于霜月上浣到达吴越地界——苏州。古人用‘浣’来指代时间是因为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中、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江南多水,吴人上路多以舟船代步。故张继辞去此前一直雇用的牲畜脚力,选乘一叶扁舟,这样可站,可坐,更可卧,方便省力。
清清地大运河水在这里流速很慢,不仔细看还以为没有流淌。岸边有不少枫树,树龄皆在百年之上,树冠犹如一顶顶巨伞撑在运河边。巴掌状的枫叶经不起秋霜侵袭,变得通红。
张继无心欣赏这秋天里靓丽色彩,缓缓迈步向前,不一会便上了一座石拱桥。这桥虽然修造的不够豪华但显古朴,也不失大气。正面桥栏下方的石板上中规中矩的刻着两个大字“枫桥”,桥的拱顶高出河面足有两丈余,想来不会影响船只通过。他站在枫桥上举目向东望去,枫桥镇出现在视野里。镇子不大,运河把几百户人家一分为二,悄悄地穿了过去。镇上房屋多为粉墙黛瓦,也间有草屋。有的屋顶烟囱中青烟袅袅升起,至稍高时随着晚风慢慢散去。
依河的房屋稍微高大些,看样子是店铺。挂在临街门前的酒幌子在微微飘荡,似有招手揽客之意。店铺门有的灯笼已经点亮,泛出一片片淡淡米黄色光影。隔着店铺不宽的街道那边是码头,几只小船静静地靠在旁边。
他的目光向南望去,一座不大的寺庙坐落在不远处。琉璃瓦、金黄墙鲜亮入目,寺门紧闭着,无法看清山门匾额上镌刻的寺庙名称。他正想着下桥前往察看究竟时,一老者路过桥上,便向前一小步打拱问道:“请问老伯,那座寺庙的名称是什么?”他在说话的同时手臂指向寺庙。
老者随意答道:“寒山寺。”
“寒山寺,寒山......”
“是寒山寺,寺院由寒山和尚主持。”老者边走边说。
在继续他自言自语着,想到道谢时,老者已经走远了。
张继在沉思中抬起头给艄公应答了一声放开脚步下桥回到船上。只见几碟小菜摆在小桌上,外加两碗米饭,一壶老酒。
晚饭毕,艄公收拾好餐具后回舱内先睡,张继在船板上仍旧坐着。
天已经全黑,岸上的枫树失去红色,变成剪影,附近水面上亮着几盏渔火,不多的几颗星星散乱的挂在天幕上散着寒光,西斜到太湖方向的上弦月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几乎发不出光来,即将落到枫树背后去了。

枫桥镇睡了,枫桥睡了,大运河睡了,小船睡了,老艄公睡了,连月牙儿也要睡了,唯有张继没有一点睡意,继续耗着心中那盏灯的油。
十年艰辛,父母期待,考场失意,一桩桩事犹如万根芒刺扎心,隐隐作痛。夜在继续着折磨张继。
突然,岸边枫树上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并伴随着翅膀拍打声,片刻后又安静如初。
张继想,乌鸦也会有惊魂之事?就算是谁惊动了它,可现在又平安无事,重新入睡,可自己呢?
格外纯净、悠扬的钟声传了过来,毫无顾忌的撞击着他的心灵。人常说晨钟暮鼓,但这座寺庙为何会在半夜撞钟呢,莫不是专门对他这个不眠者敲响警钟?傍晚那位老伯告知的“寒山寺”三个字又在他的心海里回荡着。寒山,寒山,为什么不是暖山呢?也许是当年那个和尚入主这座寺庙时就预测到日后有心冷者到这里发呆而特意为自己起的法名,如真是这样,岂不是雪上加霜!也许那位寒山和尚知道这时候有一位无眠的远客在附近焦虑不安,故敲响大钟予以告诫。
夜更深了,气温较白天降了许多,秋霜无情地落在这位失意者的身上,他感到鬓角上有些湿冷。他还是没有睡意,不想进船舱歇息。
突然间,枫桥、寒山寺、钟声、红枫、秋霜、弯月、渔火、鸟鸣以及失眠等词汇瞬间涌现张继的心头。落第之苦让他百感交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可谓是文思泉涌。
只见他急忙转身在艄公的小炉子旁找到火镰,把浸过药水后晾干的棉花和火石并在一起用火镰猛烈撞击,待溅起的火星点燃药棉后,乘势连吹两口气药棉冒出火苗点燃一旁的油灯。又进船舱取出笔墨纸砚,研好墨,摊平纸张,奋笔疾书如下:
七言绝句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刚写完,还没有来得及晾干纸上的湿墨,只见张继的泪珠雨点般滴到纸上。他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忧愁,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落第才子张继夜宿苏州枫桥,百感交集,吟诗一首,名垂千古。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拓展阅读及赏析】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不仅使自己名留千古,而且,也使“寒山寺”名扬中外,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唐代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代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这首七言绝句,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寒山寺简介】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寒山寺弄24号。
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寺院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
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天下。寒山寺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其中当推晚清俞樾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作协顾问、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宣讲专家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
《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聊城市关工委先进个人。
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钟情翰墨.笔耕不辍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