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闪光的镜头——
知青摄影师的心灵之窗
--浅议《肖特立摄影作品选集》
赵河澄

捧着这沉甸甸的《肖特立摄影作品选集》(以下简称影集),我如获至宝,一口气从头至尾看了大半天。欣赏完数百幅画面流光溢彩,内含思想丰富的精美影像作品,一首劳动者的生活赞歌,一座摄影家的创作丰碑,一个老知青的精神追求,一个平凡人的伟岸形象,将我的心绪撩拨得激动非常。
我于摄影是门外汉,除略知相机的镜头、快门、按钮等部件的位置和功能外,对打光圈、调焦距、构画面、找角度等摄影常识,仅是一知半改,根本谈不上对摄影技法、经验和风格的认知。但看到年近八旬的老知青肖特立创作的如此撼人心灵的摄影作品,实在让我觉得“不简单”,“不容易”,“了不起”!涌上喉头的一些外行话似乎不吐不快。于此,我将浏览作品时对《影集》创作特色的粗浅体会诉绪笔端。

一.把镜头始终朝向老百姓
《影集》的大多内容是人物肖像,《人生百态》、《人物专辑》、《创意习作》、《我与我的家人》等四个专章,在数百幅作品中占五分之四强。定格在画面上的各色人等,除开两位教师沾点公职身份的边,其他全是工人农民、菜农摊贩、布衣市民。无论男女老少,没有尊卑贵贱,他镜头中摄录的全是清一色的老百姓,尤其多是劳动者。这些社会底层的《矿工》、《砂石装卸工》、《卖菜》、《称菜》、《卖苦瓜的农妇》、《卖白薯的大哥》、《啃玉米的老哥》、《歇口气》的农夫,是他影集的主角。赤裸上身扛着扁担行色匆匆《过路的农民工》、全神贯注一絲不苟白发苍苍的《补鞋》摊主、古铜色皮肤皱纹里渗出惬意那位《赶集归来》的老汉,《老年风采》囊括的那群终生为衣食奔忙,虽饱经风雨却“而今不说愁滋味”的老人,影集中展示的,无一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罗大众。他的镜头里没有高官显贵名门望族,他的作品中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因为他经历了14年知青生涯,他对农村的贫穷落后,对百姓的生存艰辛,对民间疾苦和民众情绪,有深刻的体验和同情。厚实的生活底蕴,让他把自己的价值观铆定在同情贫弱,关注生存,反映民情民意的基石上。他的心田中,深植着民为邦本,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人文精神,他不为权势歌功颂德,不往豪富脸面贴金,执着忧乐天下分先后的高尚情怀,象一位忠于职守的民情观察员,自始至终用镜头瞄准平凡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借此知民生、察民情、懂民心、解民意,不懈为民鼓与呼。

二.用快门精准捕捉真善美
《影集》的封面是肖特立光着头,一眼眯闭,一眼紧盯镜头,左手端着相机,右手置于快门随时即可瞬间下按的特写镜头。这幅色泽分明的黑白照片,将肖勤于观察,耐心坚守,长于抓拍的摄影功底和技法,表现得活灵活现。的确如此,《影集》中的所有照片,无论人物肖像或山水风光,都能把特定时空节点上,最能反映人的真情实感和事物特征及美感之亮点,刻划或烘托出来。特别是作者能将自己的审美观寄寓到所摄客体上,再用瞬间抓拍记录下来,然后借此影像或直观表达,或间接衬映世间的真善美。
童稚《吃冰棍》《吃零食》的满足和快乐,《矿工》》晶亮的眼珠,《验钞》人较真的眼神,《烛光里的妈妈》沟壑纵横的皱纹里流淌的慈祥,小女孩玩水管的童真开心,《我的母亲》那慈善的面庞,爱妻在夕照芦花丛中的甜蜜笑靥,《冯永太》饱经风霜的沉稳和淡定,《师者如光》的讲课神采,转经筒之藏民对《信仰》的执着追求等作品,不论是一张笑脸一个眼神一瞬泪光,或一头白发一脸皱纹一点烟火,都展露出真实善良的人性之光。几乎所有人物,都能用目光和神态折射世间冷暖,让人们循此去体察和感悟人生百味。
《翠鸟》于晨曦中引吭高歌,白鹤在清溪前《对镜》自赏,《捕食归来》的鱼鹰独乐,《夕阳鹭舞》的灵动舒爽等等影像,则通过鸟雀本能的动作和优雅的姿态,展示对自由的向往,对环境的珍惜。特立兄的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眸,虫鸟的一喙一啄,一滴汗珠,一朵水花,无不展示着他心灵中正能量的价值观和超然的审美观。崇高的境界和娴熟的技巧,使他既善于发现美欣赏美记录美,也成全他长于升华美表达美传播美。人物的喜痴迷乐,天上的日月流云,山中的花草树木,水面的清波激浪,都能让他捕捉到真善美的元素,定格成真善美的画面,用独创的作品,向世人传导真善美的意境。

三.以热情讴歌美好的生活
肖的影集中,虽没有灯红酒绿场景,也极少轻歌曼舞画面,却自始至终跳动着生活的节奏,漾溢着炽热的情感。作者那幅《江冷,吾亦拥之如火》的经典之作,维妙维肖的演译了这种意境。夕阳残照,江面沉寂,渔网撒下的一刹那,水面波光粼粼,网中金辉熠熠,日照江花的光影中,跳动着渔夫的希望之光,孕育着劳动的收获之果。正是因了这样的心态和预期,肖特立创作出一连串美轮美奂的作品,如:闪亮银饰下花般灿烂的《苗族姑娘》,红遍高原欢快跳跃的《陜北腰鼓》,身手矫健勇猛刚毅的《斗牛》汉子,背着老婆乐呵呵的《小两口》,旗袍美女裙裾飘逸神采飞扬的《酒之魂》,展示孙女天真活泼的连环画式日历影集,漾溢和乐美满氛围的全家福《我和我的家人》。
《摄影集》还以不少篇幅的风景照,把肖的创作风格和娴熟技巧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读者由此触摸到他那颗热爱生活,热情讴歌美好生活的“七窍玲珑心”。如:《万佛神圣》画面中,浩瀚的云海托起巍峨群峰,《清晨的江面》上从晨雾中醒来的城市,《古寨人家》穿越历史的玄机,《风雨沱江》流淌岁月的山歌,收获金黄的《龙脊梯田》,勇士探险的《大漠足迹》,《婺源月亮湾》,《泸沽湖风光》,《步月桥飞虹》,《谁持青烟午石城》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每幅作品都充盈着特立先生对生活的热爱,他在借助天地山水的自然风光,热情赞美且不遗余力地讴歌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
我说肖特立“不简单”,是因他凭着勤奋学习和不懈实践磨出的基本功,早已成为湖南省摄影协会小有名气的会员。他这名头的获取,并非简单填几张表办个手续轻松到手,而是始于躬耕田亩,以深厚的生活底蕴打基础;行遍大江南北,用刻苦的习练做阶梯;集跬步至千里,凭过硬的摄影技能和不同凡响的作品为抓手而斩获的桂冠。
我感慨他“不容易”,是因为他退休方始学摄影,历十九遍寒暑终成大家。其摄影技法的日趋纯熟,独特风格的日臻成形,这部重达四斤的煌煌巨著得以面世,实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其间走过的泥泞,熬过的长夜,经受的霜寒,以及困境中的坚守和跋涉时的执着,恐怕除他自己外,谁都不能感同身受地切身体验。我认为,肖特立此生对摄影的痴迷,为做好每幅作品付出的艰辛,其贯注于全部作品的精神追求,只能从他在神州大地上走过的摄影之旅,迄今已拍摄的十万余幅精美照片,和他今天呈奉给世人的巨著中去寻找答案。
我钦敬他“了不起”,原于三点认同:其一,肖先生没有进过高深学府,凭勤奋而致成就,很难得;其二,下放农村十四年,虽因蹉跎岁月耗去青春年华,但不自暴自弃,反而在后知青年代更有作为;其三,置身民间,有忧乐天下分先后的高尚境界,有悲天悯人同情贫弱的大爱情怀,有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顽强毅力,它们交织融通成作品中鲜明的人民性和精湛的艺术性。
故此,我为肖先生辛劳的斩获庆幸!亦为知青文化园地绽放的奇芭叫好!更为摄影艺术殿堂闪烁的又一星光亮点赞!(2025.11.18)

.
【作者简介】赵河澄(1954- ),笔名老马,男,湖南省武冈市人。当过知青、警察、检察官、律师、党政领导干部。
.
点击链接赵河澄作品-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