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从这里谈起
——说唱文化与风土人情系列之21
作者:傅维敏
纽约的秋色总有些如当地的神色那么急促,像一场未及预告的雨。九月的风掠过曼哈顿的玻璃幕墙,将中央公园的枫叶染成斑斓的调色盘。就在这座城市最繁华的街角,一家以水晶吊灯与银质餐具闻名的法式餐厅里,一场精心筹备的晚宴正陷入尴尬的寂静——台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望着空荡荡的座位,恰似此刻他脸上凝固的微笑。
这场无人赴约的宴席,像一幕荒诞的黑色喜剧。林佳龙或许曾反复摩挲过邀请函上的烫金纹路,想象着美方官员举杯时袖口露出的瑞士表盘。他精心挑选的勃艮第红酒在恒温酒柜里沉睡,侍应生训练有素地调整着银质餐具的间距,而预定名单上的名字却如退潮的海水,一个个消失在电子屏幕的蓝光里。最终,只剩下"行程太满"这个借口。
七十年前,旧金山和约签署时,某些势力也曾许下承诺;三十年前,李登辉访美时,白宫东翼的灯光同样映照过孤独的背影。那些被政治操弄的宴席,最终都成了档案馆里泛黄的照片。而今,林佳龙的这场闹剧,不过是"台独"分子重复的滑稽独角戏——以为精心编排的剧本能打动观众,却忘了自己不过是提线木偶,线头始终攥在别人手里。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精准剖开了这场闹剧的本质。美方允许林佳龙窜访纽约,看似给"台独"递话筒,实则是将台湾问题当作可以随意摆弄的棋子。这种行为,暴露了某些势力对台海局势的误判,他们或许以为,用几句模棱两可的表态就能左右局势,却忘了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早已不是靠几场宴席就能动摇的。
历史的雨季不会永远持续,当林佳龙们还在为无人赴约的晚宴黯然神伤时,大陆的港口正驶出装满机遇的货轮,两岸的青年正在科技峰会上碰撞思想的火花,台湾的果园里,凤梨的甜香正飘向大陆的市场。这些真实的连接,远比任何政治操弄的宴席更有力。真正的未来从来不在虚幻的承诺里,而在十四亿中国人脚踏实地的奋斗中。
站在四面环水的位于纽约市中心区的曼哈顿,你会看到两条河流分别流经市中心的两侧,它们分别是哈德逊河和东河,没有交汇,最终却分别都流入纽约湾畔的大西洋。灯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此刻终于懂得,所谓海峡,不过是大地母亲掌心的一条浅纹,这河这海仿佛是流经我们身体的血脉,早已在千万年的潮起潮落中,融成了同一片蔚蓝。
从这场无人赴约的宴席谈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台独"势力的窘迫,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在时代浪潮中坚定的身影。历史早已证明,任何试图分裂自己国家的人,最终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而那些真正热爱台湾的人们,终将明白:千条江河归大海,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只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才能找到真正的尊严与未来。
【作者简介】
傅维敏,沈阳军区特征入伍,先后任军师演出队演员、政治指导员、政治部文化干事、营教导员、政治文化教员等职,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先后任大连市中山区文化馆馆长、区文化局副局长、区政府发改局调研员,中山区第12届人民代表,省先进文化馆长,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在党50年》纪念章,现已退休。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展,文学作品擅长社会评论,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多次发表作品。一生致力于群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