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武金琢同志《我走过的路》有感
张进才
在元宵节前夕,我荣幸地收到武老通过快递邮寄来的《我走过的路》一书,见到此书我心怀感激,非常高兴。
我于2011年在河间市九吉乡退休后,在乡里担任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乡关工委主任、乡老促会副会长。我与武老是在市老干部局在网上建立的离退休老干部群里相识,因在群里经常看到他发表的文章,一种仰慕之情在我心中油然升起,于是我试探着想和武老单独建立微信联系,好多吃点偏饭,没想到他一点架子也没有,很快答应了我这个基层干部的请求,从此,几乎天天给我发来微信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之前,我常听河间的老领导们谈论武老的工作、才能和人品,但给我的认知只是个粗线条的,有了《我走过的路》这本书,使我欣喜万分,通过读这本书,我就可以比较系统的了解武老了,也更便于我向武老学习。正逢元宵节,别人都在兴致勃勃地收看元
宵节晚会节目或痴于猜灯迷,可我全被《我走过的路》一书迷住了,书中感人的一个个故事情节,从中所展现出来的武老的高尚品格、领导才华、处人处事之道等,深深吸引了我,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进入了我的灵魂中。随着书里情节的起伏,我的心也在不断的跟着跳动,书中高兴我高兴,书中掉泪我掉泪,竟然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
这是因为武老的一生太感人了,虽然所走过的路是曲折艰辛的,但虽苦犹荣,创下的业绩是骄人的,尤其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奋斗精神、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以及在实践中创造的一系列工作经验和方法,是留给后人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既有建党初期李大钊式的爱国情怀、开创精神,“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又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式的为民情怀,艰苦奋斗,勤政廉洁,一心为民,不愧为是盐山人民同时也是沧州人民心中的“人民公仆”。
我认为,阅读武老的《我走过的路》一书,不能只是为了了解他、欣赏他、赞美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用他的宝贵精神和丰富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学会像他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
要学习武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勤奋精神。几十年来,他一刻也不放松学习,学哲学、学文化、学写作,坚持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30岁出头就成为沧州行暑办公室起草文件资料的主笔,被誉为“沧州第一笔”。即使他退休以后,直至到了耄耋之年,还在坚持学习,爬格子,著书立说,难能可贵啊!他写的每一篇文章,或是他认真学习的收获,或是他深入思考的结晶,或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读了让人增智、明理、开窍,我就是个受益者。
要学习武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武老工作几十年,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挫折,甚至遭受过小人的暗算,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对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执着,他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干一行爱一行,干一业专一业,走一处火一处,行行处处创一流。尤其他在一个贫困出了名的盐山工作时,面对“三个想不到”的困境,他毫不畏惧,通过走好五步棋的智慧,硬是干得风生水起,把一个贫困县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成为盐山人民摆脱贫穷的主心骨,多么令人肃然起敬!
要学习武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的敬业精神。武老对党的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不马虎,不凑合,不推脱,尤其是他那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更是令人称道。他的许多工作思路,不是听来的、学来的,大都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自己理出来的,在盐山实施以商兴县、农业开发,在市委农工部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会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等,无不闪耀着他坚持实事求是、开创性工作的光芒,这些做法至今都不过时。
要学习武老不计名利、不讲得失的奉献精神。几十年来,武老从未追求什么报酬、官位,无论领导交给什么工作任务,调到哪个部门工作,都是愉快的接受。尤其是他退休以后,在市关工委一干就是十年。就我所知,在关工委工作是个苦差使,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只有奉献。在这种条件下,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奋工作,无怨无悔,整天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教育青少年,并且创出了许多在全国叫得响的经验。象他这样的领导干部,如果被一个企业所聘用,一年报酬恐怕要几十万。这样一对比,能不使人感到武老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多么高尚吗!
以上仅是我阅读武老《我走过的路》一书的初浅体会,我还要读第二遍、第三遍,从中学习武老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时刻把武老作为自己学习的偶像,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留下一串扎实的脚印。
作者简介
张进才,河间市九吉乡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老促会副会长。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杨敬信
图片由作者提供
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