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则百业兴,交通安则民心稳。2024年以来,商州区先后遭遇“7·19”“7·29”水灾及2025年秋淋期灾害考验,商州区交通运输局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以硬核举措推进灾后重建,用责任担当守护路网畅通,为群众出行和区域发展筑牢交通屏障。
2024年的两场水灾,让全区281条农村道路遭受重创,247.16公里道路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4.09亿元,其中县道、乡道及通村通组路均不同程度遭到水毁。面对严峻灾情,商州区交通运输局迅速启动灾后重建工作,牵头实施26个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截至目前,X211张河段、X304柏朵山村段等5个项目已在2024年顺利完工,21个结转项目中20个也已实现通车。虽有Y219砚池河桥项目因工程量大暂未收尾,但路基挡墙工程已完成,预计2026年3月全面竣工。此外,杨斜片区3座灾毁桥梁均已完成主体建设任务,预计11月底将全部投入使用。
进入2025年秋淋期,新一轮考验接踵而至。面对频发的滑坡、崩塌灾害,商州区交通运输局建立“快速响应、精准处置”机制,累计对11条农村公路的灾害隐患展开全面清理。抢险现场,大型机械轰鸣作业,抢险人员昼夜奋战,共清理土石29325立方米,投入应急资金89.405万元,成功保障了路网安全畅通。
从S313洛柞线清理2100立方米滑坡体,到X211麻漫路分两次处置3215立方米灾害体;从X306沙砚路四次攻坚清理4570立方米滑坡体,到Y303西康路高效处置3600立方米崩塌体,每一组数据都见证着交通人的坚守。无论是投入13.71万元的沙砚路抢险,还是耗资11.075万元的麻漫路整治,每一笔资金都用在“保通保畅”的刀刃上,让群众在汛期出行更安心。
抢通不是终点,重建才是根本。全面抢通后,商州区交通运输局立即核查出18条待重建道路、1座待重建桥梁,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并制定精准方案。11月初,19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启动,预计12月底前完成18条灾毁道路修复,2026年5月建成红门河村支家沟大桥。
一次次灾后重建的提速推进,一场场抢险保通的实战攻坚,不仅修复了受损道路,更检验了交通运输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下一步,商州区交通运输局将持续完善“灾前预防、灾中处置、灾后重建”全链条工作机制,以更扎实的举措筑牢交通防线,为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实保障。(来源:商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