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说唱文艺与风土人情系列之二十
作者:傅维敏
秋日的雨常是来得急。方才还是晴空如洗,转瞬间云脚便压得低了,天色沉得能攥出水来。我站在老宅的廊下,看那雨丝斜斜地掠过池塘,在荷叶上敲出细密的鼓点。
起初只是零星几点,落在荷叶上便化作银珠,滚来滚去地不肯安分。忽而一阵风过,雨势骤然密了,像是谁打翻了天上的珠盘,千万颗水晶簌簌地落下来。荷叶便成了天然的玉盘,盛着这些跳动的珍珠。有的珠子在叶心打转,转着转着便聚成更大的一颗;有的却偏要往叶边滚去,终于"啪嗒"一声跌进水里,溅起更小的水花。
秋塘骤雨碎琉璃,荷叶翻珠跳作诗。雨脚如篆,在残荷间游走,时而急促如宋代书家黄庭坚草书里跌宕的飞白,时而舒缓似《松风阁》中藏锋的游丝。墨色天光里,雨珠在叶脉间流转,恍若宣纸上未干的墨痕,被风一吹,便洇成满塘的欹侧。
我忽然想起幼时在祖母院中看雨的情景。那时老宅的池塘更大,荷叶更密,雨珠落在上面,真像是千百个孩子在叶间嬉戏。祖母总说:"这雨珠儿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就像人世间的缘分。"当时我只顾着伸手去接檐角滴下的水,哪里懂得这话里的意思。
此刻再看那池中景致,雨珠在荷叶上或聚或散,倒真像极了人间聚散。有的珠子刚聚成团,便被新落的雨滴打散;有的散作零星,却又在叶心慢慢聚拢。风来时,满池荷叶摇曳,雨珠便跟着跳起圆舞曲,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池边的柳树被雨洗得发亮,枝条垂在水面上,随着风轻轻摆动。偶尔有雨珠从叶尖滴落,在平静的水面敲出小小的涟漪。这些涟漪相互碰撞,又渐渐消散,如同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语,在时光里无声地湮灭。
雨渐渐小了,阳光从云缝里透出来,在荷叶上洒下细碎的金斑。那些未散的雨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荷叶上缀着的钻石。有只红蜻蜓点水而过,惊得几颗雨珠滚落水中,却立刻又有新的雨珠从叶边滚下,填补了空缺。
一瞬间,我明白了祖母当年的话。这世间的聚散本就如池荷跳雨,看似无常,却自有其韵律。人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就像雨珠在荷叶上的聚散。重要的不是强求永远的相聚,而是在聚散之间,珍惜每一刻的晶莹剔透。
天完全放晴时,池中的雨珠已所剩无几。忽有雨滴跃入残梗断蓬,竟辨出几分黄庭坚《砥柱铭》的筋骨——那横斜的雨线原是天地挥毫,将秋的萧瑟与夏的余韵,都写进这方湿漉漉的砚池里了。但荷叶依然碧绿如初,仿佛那些跳动的珍珠从未存在过。只有我知道,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当风吹过池塘,当雨再次落下,那些真珠般的雨滴,仍会在这片荷叶上,演绎着永恒的聚散之舞。
【作者简介】
傅维敏,沈阳军区特征入伍,先后任军师演出队演员、政治指导员、政治部文化干事、营教导员、政治文化教员等职,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先后任大连市中山区文化馆馆长、区文化局副局长、区政府发改局调研员,中山区第12届人民代表,省先进文化馆长,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在党50年》纪念章,现已退休。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展,文学作品擅长社会评论,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多次发表作品。一生致力于群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