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在上周三年级《迎面接力》教学中,我先示范立棒式传接棒和迎面接力完整流程,讲解“传棒端递前端、接棒握稳不慌、跑动沿赛道”的核心要点。随后让学生持棒接力自主模仿传接棒动作,边练边默念要领;独自沿5米短赛道练习起跑和冲刺动作,我在旁巡视,引导学生记录自己不熟练的地方,为后续学习找重点。随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人递棒、一人接棒,完成短距离交接练习。要求组内成员相互观察,指出对方的问题如“递棒时手臂没伸直”“接棒太慢”,共同改进。最后,将学生分成4-6组,排成迎面接力队形。进行2-3轮接力赛,第一轮侧重规则遵守,第二轮侧重速度提升,第三轮可增加“中途不能换手”的挑战。竞赛结束后,邀请表现优秀的小组分享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七一路小学 高磊)
一年级3班《江南》一课新授
1.情境化教学贴合低段特点
借助江南水乡、采莲场景的课件导入,结合“鱼儿戏莲叶”的互动想象,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感知文本,符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也落实了新课改“创设学习情境”的要求。
2.识字与素养结合
在识字环节引导学生“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同时补充“可、东”等字的结构分析,既完成了识字目标,也渗透了汉字构字规律的认知,体现了“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启蒙。
二、问题反思:
1.目标达成的“重知识轻体验”预设目标中“感受江南美丽”的情感目标,仅通过“看图片、读诗句”推进,缺乏让学生自主表达“你心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环节,学生的审美体验停留在“被动接收”,未真正实现“审美创造”的素养落地。
2.学习方式的“自主不足”
虽然设计了“自由朗读、分组读生字”,但小组活动缺乏明确任务(如“互相考一个生字的记法”),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低,未充分体现新课改“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3.作业设计的层次性缺失
课后作业仅要求“书写生字、朗读课文”,未考虑学生差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拓展“画一幅采莲图并配一句话”,学困生可降低书写量、增加“生字口头组词”,未体现“双减”背景下“分层、高效”的作业要求。
三、改进方向:1. 素养目标的具象化落地下次教学可增加“创意表达”环节:让学生用“我看到____,感受到____”的句式,描述对“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想象,将“感受江南美”转化为可操作的语言输出任务。
2.学习活动的精准设计
小组识字活动可明确分工:1人当“小老师”带读,1人分享记字方法,1人检查书写笔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朗读环节加入“表演读”(模仿采莲人、小鱼的动作),强化体验式学习。
3.作业的分层与拓展
设计“基础+拓展”作业:基础层:正确书写“可、东”各2遍,朗读课文2遍。
(七一路小学 贾娜)
上周我进行了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习作教学。围绕“与神话/童话人物过一天”展开,通过“写法指导—提纲点拨—草稿自改—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完整流程推进,学生整体完成质量较好,优秀习作较多。
教学中,写法指导贴合四年级学段特点,聚焦“人物与场景融合”“细节描写”,以片段示范和结构模板降低创作难度;分层指导贯穿全程,提纲环节自主构思与小组交流结合,教师针对性点拨思路模糊学生,修改环节通过“自改+互评+师评”实现精准反馈;同时以课前互动、课中优秀提纲展示、课后习作朗读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有效调动表达热情。
但教学仍存在不足:部分学生想象思路局限,多围绕“和孙悟空降妖”等常见情节,对人物特质挖掘不深入;部分习作细节描写简略,仅简单叙事,缺乏动作、场景等细化描写,画面感不足;互评环节中,学生评价语言笼统,难以给出具体修改建议,评价能力和互评实效性有待提升。
后续将针对性优化:拓宽想象素材,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特质设计“非常规”情节,搭配相关读物补充灵感;强化细节描写专项训练,通过动作、场景描写微练习,结合优秀片段标注示范,帮助学生提升文字感染力;优化互评机制,设计具体评价量表,提供示例评价语言并提前开展评价方法培训,提升互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一路小学 董雅雯)
上周教学了《我为班级作贡献》一课,整节课以“班级身份”为切入点,贴合学生认知。课堂开篇通过“我的班级小档案”活动,让学生分享班级名称、共同经历的趣事等,自然引出“我是班级一份子”的认知,为后续“添光彩”的主题铺垫情感基础。聚焦“贡献小事”,降低实践门槛。通过列举“主动捡垃圾”“帮助同学答疑”“认真参与值日”等学生身边的案例,打破“贡献=做大事”的误区,让学生明确“人人皆可贡献”,并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激发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设计“班级贡献卡”制作环节,让学生写下自己能为班级做的事,既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又让“为班级添光彩”从口号转化为具体承诺,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足:“贡献”的解读不够全面。课堂案例多集中于劳动、互助等显性行为,忽略了“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隐性贡献。改进:拓宽认知维度。补充“隐性贡献”案例,通过对比“大声喧哗”与“安静自习”对班级的不同影响,让学生理解“做好自己分内事,就是对班级的贡献”,完善对主题的认知。
(七一路小学 弓雪萍)
今天我执教了《乘法结合律》一课,课堂从观察发现到仿写验证,字母表达到应用巩固,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例题自主发现“乘数不变、运算顺序变但结果不变”的规律,到让学生仿写算式、创设生活情境验证结论,再到自主用字母表示规律,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课堂练习中,学生感受到乘法结合律在简化计算、提高效率中的作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题能力。但学生在自主创设情境验证结论时,部分学生思路局限,仅围绕课本给出的场景,缺乏多样化的生活实例,应及时引导拓展,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另外,我发现学生使用简便运算不够灵活,部分学生仍习惯于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未能充分理解和运用简便运算,后面我将通过练习引导帮助学生更合理高效的运用简便运算实际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真正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七一路小学 张欣萌)
今天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笑笑家食物摄入量的统计数据展开,从表格数据的读取,到扇形统计图中百分比的分析,都让学生参与数据分析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等环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一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帮助组内理解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展示了小组合作的成果。但在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如结合平衡膳食知识,分析笑笑家饮食是否合理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今后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巡视并适时介入,给予方法指导和思维启发,提升小组合作的深度和质量。同时,建立更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七一路小学 解荣)
《寒号鸟》第一课时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规范书写8个生字,课堂书写效率和完成度有亮点也有不足。聚焦生字结构规律教学,结合课文情境设计书写任务,通过示范、互评调动兴趣;巡视中及时纠正共性错误,多数学生能主动关注书写质量。但是书写效率差异大,60%学生按时完成且字迹工整,30%书写拖沓仅完成半数,10%漏写错写;复杂生字指导不充分,个别帮扶关注不足;前期识字耗时过长,挤占书写巩固时间,纠错环节未落实。
今后优化时间分配,预留15分钟书写时间,设置分层任务;细化生字指导,建立同桌互助机制,重点帮扶学困生;完善“自评+互评+师评”,预留二次修改时间,提升书写完成质量。
(七一路小学 赵晨宇)
一年级体育课队列队形及步伐练习教学反思
一年级本学期体育课,围绕队列队形、走跑及原地踏步训练展开,通过循序渐进的重复练习,班级整体动作规范度、队列整齐度提升显著,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但个别学生因协调性、节奏感较弱,跟不上集体节奏,暴露出教学不足。
问题主要在于对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模式,且教学形式偏机械,反馈指导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
后续将优化教学:分层设计任务,为薄弱学生设置简化练习;融入游戏化元素增强趣味性;利用间隙进行一对一纠错,搭配同伴互助,让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节奏、获得进步。
(七一路小学 贺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