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音乐厅华灯初上,作曲家朱杰:“过程-朱杰合唱作品音乐会”在此隆重举行。本场音乐会集中呈现了多部优秀原创与改编作品,以丰富的艺术语汇与多元的表演形态,展现了当代合唱、合唱与民乐融合发展的新貌。整场演出既是朱杰近年来音乐创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传统与现代对话的艺术实践,折射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领域的蓬勃生机与探索精神。

音乐会曲目编排丰富多元,演出形式灵动多变,涵盖无伴奏合唱、童声合唱、民乐合奏等多种表演形态。开场作品《萤火虫研究》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资助项目,以双女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营造出空灵而细腻的音响空间。纯净的人声交织中,既有萤光闪烁般的音色流动,亦有对自然微物的诗意凝视,在极简的演绎形式中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层次与艺术想象力。
童声合唱《因为有月亮》《星期天的雪》以清澈的声线勾勒出纯净的音乐画面。中国儿童艺术团合唱团的孩子们用未经雕琢的嗓音,唱出了月光洒落的朦胧诗意与雪花飘舞时的天真嬉戏。那流畅的旋律中既有梦境般的温柔,又饱含雪后初霁般的明亮,在富有朦胧美感的和声编排中自然流淌出浓郁浪漫的诗意与遐想。

无伴奏混声合唱《对她说》《海岛冰轮》充分展现了人声艺术的丰富层次与情感张力。在《对她说》中,各声部如对话般交织呼应,以细腻的和声变化传递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而《海岛冰轮》则通过音色的明暗对比与节奏的虚实交错,营造出既具空间感又充满戏剧性的音响画面,展现出合唱艺术在纯粹人声中所能达到的表现力巅峰。

民乐作品《青梅煮酒》作为上半场收尾,由"和雅乐坊"民乐室内乐团倾情演绎,以三国典故为灵感脉络,精心调配箫、琵琶、大阮、古筝与二胡五种传统乐器。箫声幽远如梅香暗送,琵琶清亮似酒盏相击,在大阮的浑厚底色与古筝的灵动点缀间,二胡以如歌的旋律穿针引线,在五声交织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审美对话,让传统音韵在现代演绎中焕发新生。

下半场,《过程Ⅱ》作为一首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以极简的音符动机与复杂的声部对位,构建出时间流动的听觉意象。各声部在朱杰的精心编排下,如同记忆的碎片般交织、层叠与消解,在纯粹的人声中实现了从混沌到澄明的情感过渡,深刻展示了作曲家在音乐语言构筑与内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层探索。
《二泉映月》以人声模拟二胡的婉转韵致,通过多声部的复调编织,既保留了原曲如泣如诉的悲情基调,又赋予其合唱艺术特有的层次与空间感;而《满江红》则通过铿锵有力的节奏推进与饱满恢弘的和声织体,将家国情怀融入声浪起伏之中,以人声的纯粹力量完成对历史壮歌的当代诠释。
这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共同展现了作曲家在对传统母题进行现代合唱转化时,所体现出的精准把控与创造性视野。

选自沉浸式舞剧《莫比乌斯环》的选段《莫比乌斯环之寒山诗》,以循环往复的旋律结构与空灵碰撞的音色层次,构筑了一个充满哲思的声景空间。作品从唐代诗僧寒山的诗作中汲取灵感,将人声与器乐在时空错位中交织,喻示着生命历程的无限循环与内在顿悟。

音乐会在全体合唱团共同演绎的《把爱传递》中达到高潮并圆满落幕。作品以层层递进的声部交织,将温暖真挚的情感随着音符缓缓流淌,人声的融合与传递恰如歌名所喻,在和谐共鸣中完成了整场演出从艺术展示到精神升华的完美收束。动人的旋律引发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为这场音乐盛宴画上了充满温度与希望的句点。

本次音乐会汇聚了中国儿童艺术团合唱团、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合唱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合唱团、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北京青岸爱乐室内合唱团等多支优秀合唱团体,由朱步熹、潘明、杨乐乐、温雨川、苏昕等指挥家联袂执棒,以精湛的技艺与默契的配合,展现了高校与社会合唱力量在艺术实践中的深度融合。

2025年第三届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音乐周”核心活动——“过程”朱杰合唱作品音乐会已圆满落幕。整场演出不仅系统梳理并精彩呈现了作曲家朱杰近年来的创作成果,更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推动舞台艺术创作与传播交流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成功为首都观众带来了一场融诗意审美与精神力量于一体的音乐盛宴。
(来源:中国音乐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