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盖山属五岭山脉。五岭延绵于湘赣粤桂边界,为我国南方最大的东西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是中国第一道南北气候分界线,也是天然的地理屏障。骑田岭是五岭第二岭,地处五岭中部郴州境内,作为中原通往南海最便捷的通道,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生态丰富,考古发掘马坝人、福寿岩、玉蟾岩、千家坪遗址表明,自古以来,骑田岭一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块热土。耒山耒水所出,毫无争议地表明,这里是人类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一、五盖山具体范围与自然特征
五盖山位居骑田岭东侧,以107国道为界,以苏仙区五盖山镇为核心,涵盖苏仙区坳上镇东部、良田镇东北部、飞天山镇东南部、资兴清江镇西南部、宜章赤石乡北部、里田镇西北部、以及杨梅山、瑶岗仙一带,均属大五盖山范畴。境内狮子口海拔1956.6米,为最高峰。天鹅塘、木梓塘、马鞍岭、瑶家岭、天堂岭、棋盘石、碧云峰、鹰嘴岩、太和仙、对门岭、大吉岭、大王仙岭等著名山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因处在骑田岭大峡谷及亚热带季风口上,山峰常年被霜雪云雾露所笼罩,故名。
二、地质矿产与动植物资源
五盖山处于五岭地质断裂带上,花岗岩、板岩、砾岩、石灰岩在此叠加碰撞,地质结构复杂多变,矿产资源特别丰富,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矿冶历史非常悠久,古窿口比比皆是,柿竹园矿占有万亩场地,矿山修复责任重大;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已知种子植物1517种,野生动物249种,其中包括红豆杉、伯乐树、蟒蛇、马鹿等多种珍稀动植物,是一座动植物基因宝库。
三、远古与古代人文历史
来阳洞有远古人类垒石遗址,海泉有古苍梧城堡遗址;郴州素有“九仙二佛二神〞传说,五盖山是寿佛、朱佛、柳毅的故乡,清江石峰仙有寿佛寺遗址;朱佛的故事在凉伞坪朱氏族人中流传甚广。
周敦颐在这里创办了周子学堂;清嘉道年间,五盖山出产的黝砚,因质地温润细腻,贮墨聚气,紫黛祥和,金丝银线,云飘雾罩,成为朝廷贡品,经魏源、陈起诗举荐,名噪一时。
鱼降山尚有柳毅侯王庙遗址,“鱼降飞雷”是郴阳八景之一,秦观赞誉道:“大类华山之阴而滋润过之”;“鱼降飞雷”的降字,左边是鱼字旁,新华字典和电脑字库里找不到这个字。198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门派了2名专家,到五盖山实地考察此字的来源。仓颉造字,文化起源。据文献记载,仓颉是炎帝部落的文化大臣,也即苍梧族人,苍梧族是古代生活于骑田岭一带的主要族群,春秋楚成王遣白公善占领此地,设苍梧郡,辖湘南粤北赣西桂东广大区域,为省级政权架构,郡治郴县。专家认为,降字为郴州独有,或许该字隐藏了文字起源的密码。
四、近代历史与人物
大革命时期,1928年3月,开国上将萧克带领队伍从这里上井冈山;6月,陈鹏率34团下井冈,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外围游击区;8月,朱德、陈毅率红军大队攻打郴州,失败后,在陈鹏所部的掩护下,从这里撤往井冈山,陈鹏后被国民党围剿,壮烈牺牲,其故居和墓地都在五盖山。
1934年红军长征,红六军团在横垅设立红军医院,地下党组织群众积极救助伤病员,谱写出军民鱼水情的感人颂歌。中央红军过此地时,毛泽东目睹雄奇山川,写下了“五岭逶迤腾细浪”的豪迈诗句。
抗战时期,郴州沦陷,肖文铎率行政公署驻守此地,予日寇以沉重打击。抗战胜利之际,湘赣两地在此举办了隆重的祝捷大会,蒋经国发表了演讲。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朱森出生在这里,他在北大学士毕业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都是写的五盖山地貌,地质界生物化石“朱森珊瑚”“朱森蜓”,就是以他的发现而命名的。
著名画家吴冠中是五盖山的女婿,他与夫人朱碧琴的爱情故事,是书画界的传奇和经典;小坌村位于五盖山腹地,是陈姓聚居的传统村落,宋代初从江西迁徙至此,已有千余年历史,郴州大多数陈姓族人俱从此村开派;山中有多条古道通往四面八方。
五、现代发展与未来规划
如今五盖山水电路俱通,基础设施齐备,籍以独特的气候地貌和具有世界声望的著名地质学家朱森的名望,以打造五盖山地质生态科学基地、建设国家“五岭自然生态博物馆〞为抓手,打通横垅隧道,将郴州通向清江的车程从2~3小时缩短为40分钟左右,近距离地拉近郴州与东江湖的距离,使郴州成为滨湖城市,进一步改善郴州市城区的生态地理环境。深度融合正在建设中的柿竹园矿山公园,充分利用国家矿山治理、新农村建设、山水和林业保护的政策红利、向上立项争资,紧密结合每年一度的国际矿物晶体博览会,同时盘活原狩猎场、滑雪场、星空营地等闲置资产,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农业林业、发改科技等政府部门职能作用,整合矿山企业、社会团体、民间力量等资源优势,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制定规划,引进战略投资,高起点、大格局、有目的、分步骤,逐步推进五盖山全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将五盖山镇、清江镇打造成以地质科普为主,集科普研学、特种养殖、旅游观光、养生避暑、红色教育、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综合双子明星小镇,使五盖山成为镶嵌在五岭山脉之间、骑田岭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