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唐诗
——“三百首”里找不到的“冷门”好诗(续)
作者/刘哲
朋友们,让我们整好行装,再次出发,去诗的冰城“寻宝”。
这不,刚进城门,对面迎来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提起卢照邻,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最擅长七言歌行,例如赫赫有名的《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那是脍炙人口呀,水平一点都不比盛唐时的一流作品差。
可对他的五言诗我们往往印象比较淡。“三百首”里,王勃,骆宾王,都有五言诗入选,而这位卢大才子却一首也没有。千百年来人们都形成了一个“卢照邻不会写五言诗”的古板印象。
再加上卢照邻给人们的印象是性格柔弱,最后还疾病缠身,投水自尽,更让人觉得他只会写婉约缠绵的七言歌行了,真是这样吗?
那我们就看一下他这首不算太出名的五言诗《横吹曲辞.梅花落》吧: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看看,多么流畅,又多么雄壮的一首诗,这是纯粹的男子汉的诗。当卢照邻看见初开,想到的并不是赏雪、妓女、诗酒,而是天山的战士,是“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你能说卢照邻不会写五言诗、他太柔弱吗?
他之所以选择乐府诗题,叫作“横吹曲辞”,本意就是马上的军乐,可以说他卢照邻一开始就打算要写一首豪迈的诗。
其实唐朝的诗人能力是多面的,性格也是多面的,一直写宫廷诗的宋之问,也可以“佳期应借问,为报大刀头”;一直被认为是“山水田园诗人”的王维,其实边塞诗数量非常多,质量也是杠杠的,“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什么题材都能玩,既然连王维都能被误读,卢照邻又岂能不被刻板化呢。
你看看,这一不小心又提到了王维,既然提到了,那我们就翻翻他的“冷门”诗吧。
前面刚说过,王维就经常被人们说成是“山水田园诗人”,但他本人要是能听见的话,大概多半是不会高兴的,也许他会气呼呼的说,你才是田园诗人,你全家都是。
哈哈———开个玩笑。
说实在的,王维其实很会写边塞诗,他留下来的边塞诗甚至比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还要多。
他的作品,不失慷慨热烈,侠气十足,并不输于,骆宾王、陈子昂。
不信请看他的《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明明是写战争,儿而他开篇偏偏不写打仗,“十里一走马,五里一场鞭”只说一个骑士在飞马扬鞭,玩命的跑。他这是要干什么呢?哦,原来是去送信,因为“匈奴围酒泉”了,这才是真正的战事,王维却故意放到第三句才写,反而更显得山崩地裂,十万火急。
最后,他笔锋一转专:“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噢!原来大雪之下,烽火台点不着,无法给后方报信儿,这么一来送信的使者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救兵如救火,他怎么能不风驰电掣,快马加鞭呢。
这首小诗,明快短促,一气呵成,这样的诗人你送给他一个“山水田园诗人”的外号,他能开心高兴吗?哈哈!我猜,他大概不会的。
好了,就到这儿吧,下回再聊。
作者简介:刘哲,陕西周至人。农民,喜欢读书,且无一定目标乱读杂书;喜欢诗词对联,读书随笔,小散文;喜欢品茶,善于哲理;通晓周易,娴熟Ai;爱好书法、国画。现在《绿风》文学社任总编。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