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枯藤摇曳命悬丝 邪修狞笑逼绝境
沈知涯悬吊在冰冷的崖壁上,唯一的依托便是那根发出“嘎吱”声响、仿佛随时会断裂的枯藤。山风凛冽,吹得他身体如同秋千般摇晃,每一次晃动都让枯藤的呻吟声更加刺耳,也让他的心沉入谷底。
崖顶之上,邪修并未离去。他好整以暇地站在那里,如同猫戏老鼠般,俯视着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沈知涯。那双在黑暗中闪烁着红光的眼睛里,充满了残忍与戏谑。
“小子,身手不错,胆子也不小。”邪修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嘲讽,穿过风声传入沈知涯耳中,“可惜,坏了老祖我的好事,就得拿命来偿。”
沈知涯咬紧牙关,手臂因为极度用力而剧烈颤抖,指甲深深抠入枯藤粗糙的表皮,试图获得更多一点的摩擦力。他不敢开口,生怕一泄了那口气,就会立刻松手坠下。
他尝试运转体内那点几乎干涸的本心微光,希望能产生一丝力气,但微光黯淡,如同风中残烛,根本无法提供任何实质的帮助。绝望,如同崖底升起的寒气,一点点侵蚀着他的意志。
“怎么?还在硬撑?”邪修狞笑一声,缓缓抬起了手,指尖缭绕着那令人心悸的黑色邪气,“让老祖送你一程吧!”
话音未落,一道凝练的黑色气箭,带着刺耳的尖啸,朝着沈知涯抓住枯藤的右手,疾射而来!
沈知涯瞳孔猛缩!他若松手,必死无疑!若不松手,右手恐怕会被那邪气直接洞穿或腐蚀!
千钧一发之际,他猛地一咬牙,腰部用力,身体如同钟摆般向左侧奋力一荡!
“嗤!”
黑色气箭擦着他的右手手背掠过,带起一溜血花,一股阴寒刺骨的痛楚瞬间传来,几乎让他松手。同时,他这奋力一荡,也让本就脆弱的枯藤发出了令人牙酸的、仿佛即将彻底断裂的撕裂声!
枯藤摇曳命悬丝,邪修狞笑逼绝境。
避无可避劫难逃,莫非今日陨此地?
沈知涯悬在半空,右手手背鲜血淋漓,钻心的疼痛和死亡的阴影双重压迫着他。他抬头望向崖顶那如同魔神般的身影,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难道……真的要死在这里了吗?
---
第七十二章 命不该绝逢转机 崖壁暗洞匿身形
就在沈知涯以为自己必死无疑,那邪修也认为胜券在握,准备发出第二击之时,异变陡生!
或许是因为沈知涯刚才那奋力一荡的拉扯,或许是因为枯藤本就到了极限,只听“咔嚓”一声脆响,沈知涯抓住的那截枯藤,猛地从岩壁的缝隙处断裂开来!
失重感再次传来!
但这一次,并非直坠深渊!
因为他刚才向左侧荡出的惯性尚未完全消失,断裂的枯藤带着他的身体,划出一道弧线,并没有垂直下落,而是向着左侧下方不远处的崖壁撞了过去!
“砰!”
一声闷响,沈知涯只觉得后背重重撞在了一块突出的、长满湿滑苔藓的岩石上,剧痛传来,差点让他背过气去。但也正是这一撞,减缓了他下坠的势头。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他身体滑落的瞬间,他的左手下意识地在湿滑的崖壁上一抓,竟然抓了个空!
那不是坚实的岩壁,而是一个被茂密藤蔓和苔藓完全覆盖的、向内凹陷的洞口!
生死关头,他也顾不得洞里有什么,借着下坠和撞击的余势,手脚并用,如同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拼命地朝着那个黑黢黢的洞口钻了进去!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
崖顶的邪修只看到枯藤断裂,沈知涯的身影向着左侧崖壁跌落,随即便被茂密的藤蔓遮挡,消失不见。他以为沈知涯已经坠崖,发出一声得意的冷哼。
“哼,便宜你这小贼了!”
他又在崖边驻足片刻,用神识仔细探查了一番,确认下方只有深不见底的黑暗和呼啸的山风,并无任何生命气息后,这才身形一闪,离开了崖边,想必是返回他那隐秘的洞府去了。
而他并不知道,就在他脚下不远处的崖壁上,沈知涯正惊魂未定地趴在一个狭窄潮湿的天然暗洞之中,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感受着劫后余生的虚脱。
命不该绝逢转机,崖壁暗洞匿身形。
巧避邪修致命击,暂得喘息疗伤体。
---
第七十三章 暗洞疗伤思对策 前路后路两茫茫
确定邪修已经离去,沈知涯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随之而来的是遍布全身的剧痛和极度的虚弱。他靠在冰冷潮湿的洞壁上,缓缓滑坐在地。
暗洞内部空间不大,仅能容他蜷缩其中,洞口被茂密的藤蔓遮掩,只有几缕微弱的天光透过缝隙渗入,提供着些许照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土腥味和霉味。
他首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伤势。右手手背被邪修的气箭擦过,留下了一道深可见骨、边缘泛着黑气的伤口,阴寒的邪气正试图沿着经脉向体内侵蚀,带来阵阵刺骨的疼痛和麻木感。后背撞击在岩石上,一片青紫,内脏也受到了震荡,呼吸间带着隐痛。再加上之前逃亡时的擦伤和体力精神的巨大消耗,他此刻的状态可谓糟糕透顶。
他不敢怠慢,立刻盘膝坐好,忍着剧痛,全力运转体内那点本心微光,试图驱散手背伤口处的邪气,并修复受损的身体。
微光流转,如同温暖的溪流,缓缓包裹住受伤的右手。那阴寒的邪气遇到这至纯至净的本心之光,如同冰雪遇阳,发出细微的“嗤嗤”声,开始一点点地被逼出、净化。这个过程极其痛苦,如同在刮骨疗毒,沈知涯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但他紧咬牙关,一声不吭。
同时,他也在飞速思考着目前的处境。
前路:邪修定然以为他已死,暂时安全。但这片山林是那邪修的地盘,自己伤势未愈,一旦出去,很容易再次被发现。且那邪修修为高深,心狠手辣,自己绝非其对手。
后路:退回之前栖身的森林?那里距离邪修的山谷和洞府并不算太远,同样不安全。而且自己伤势严重,需要时间和安全的环境来恢复。
似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暗洞疗伤思对策,前路后路两茫茫。
邪修在侧虎眈眈,重伤之身怎周旋?
他一边驱除邪气,一边观察着这个暗洞。洞内似乎很深,向着山腹内部延伸,黑暗中不知通往何处。这或许……是一条未知的出路?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渐渐浮现。
---
第七十四章 深入暗洞探幽秘 地下暗河现眼前
在暗洞中调息了约莫两个时辰,沈知涯勉强将右手伤口处的邪气驱除了大半,虽然依旧疼痛,但至少遏制了其蔓延。身体的虚弱和內腑的震荡非一时半刻能够恢复,但至少有了行动的能力。
洞口外的天色似乎已经大亮,但藤蔓遮掩下,洞内依旧昏暗。他不能再待在这里坐以待毙,必须寻找出路。
他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向着暗洞的深处走去。洞内崎岖不平,地面湿滑,布满了碎石。他走得极其缓慢,一方面是因为伤势,另一方面也是警惕洞中可能存在的未知危险。
越往深处,光线越暗,到最后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他只能凭借着过人的感知和触觉,摸索着前行。空气愈发潮湿,那股土腥味中也夹杂了一丝水流的气息。
果然,在曲折前行了近百步后,他的耳边传来了清晰的潺潺流水声!
又往前走了几步,脚下似乎踩到了边缘,他停下脚步,凝神向前“望去”(更多是感知)。
在他的感知中,前方豁然开朗,暗洞在此与一条地下暗河相连!河水不知从何处流来,又流向何方,水声在空旷的地下空间中回荡,显得格外幽深。
河面不算宽阔,但水流湍急,水汽弥漫,带着刺骨的寒意。暗河的对岸,依旧是漆黑一片,不知是石壁还是另有洞天。
这地下暗河,会是出路吗?
沈知涯心中思忖。沿着暗河向下游走,或许能找到出口,汇入地面的某条河流。但地下情况复杂,暗流、漩涡、深潭,处处都可能致命。而且,他并不通水性,身上有伤,在这冰冷湍急的暗河中,生存几率极其渺茫。
向上游走?或许能找到水的源头,但源头很可能在山腹深处,是死路的可能性更大。
深入暗洞探幽秘,地下暗河现眼前。
湍流冰冷前途险,一步踏错命难全。
他站在暗河边,感受着冰冷的水汽扑面而来,陷入了艰难的抉择。是冒险一试,沿着暗河寻找那渺茫的生机?还是退回暗洞,另想他法?
---
第七十五章 孤注一掷随波去 黑暗湍流生死劫
在暗河边驻足良久,沈知涯权衡着利弊。退回暗洞,意味着继续被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伤势难以快速恢复,而且随时可能被那邪修或其手段发现,终究是死路一条。沿着暗河向下,虽然前途未卜,凶险万分,但至少存在着一线脱离当前困境、找到真正安全之地的希望。
他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从沈家覆灭到流亡千里,从雪原濒死到森林遇险,哪一次不是在绝境中搏出一线生机?退缩,从来不是他的选择。
“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他不再犹豫。将身上破烂的衣衫撕下几条,紧紧包扎住右手和身上几处较深的伤口,尽量减少活动时的流血和痛苦。然后,他找了一块相对平整、浮力尚可的朽木,紧紧抱在怀中,作为水中借力之物。
做完这些简单的准备,他最后回头望了一眼来时的黑暗,然后深吸一口气,抱着朽木,纵身跃入了冰冷刺骨的暗河之中!
“噗通!”
冰冷的河水瞬间包裹了他,刺骨的寒意让他几乎窒息,全身的伤口如同被无数针扎般剧痛。湍急的水流立刻卷住了他,带着他不由自主地向下游冲去!
他死死抱住怀中的朽木,将头尽量露出水面,在黑暗中拼命保持着呼吸。河水冰冷湍急,不时有隐藏在水下的岩石擦碰着他的身体,带来新的伤痛。水花不断拍打在他的脸上,呛入鼻腔,引起剧烈的咳嗽。
他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完全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控制,只能随波逐流,在无尽的黑暗与冰冷中挣扎。意识在寒冷、疼痛和窒息的威胁下,再次变得模糊。
孤注一掷随波去,黑暗湍流生死劫。
但凭微光护心脉,且看天命向何斜。
他不知道这条暗河会将他带向何方,是生机,还是毁灭?他只能紧守着内心那点不灭的微光,在命运的洪流中,被动地承受着,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丛书》杂志社副主编。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