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9时,肥城市美术家协会国展创作座谈会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如期召开。市文联主要负责同志、市美协主席团成员及众多书画爱好者齐聚一堂,以艺会友、交流心得,共同为肥城书画事业的国展创作之路建言献策、凝聚力量。 本次座谈会由市美协主席张伟主持,特别邀请中国美协会员、市美协常务副主席王健勇、孙华英、李燕三位资深艺术家担任主讲。三位老师结合自身多年艺术实践与国展经验,从学习经历、参展历程、学术思考到创作指导建议等多个维度,毫无保留地分享创作心得,为现场同仁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艺术盛宴。
王健勇老师以写生创作为核心,系统拆解了国展作品的创作逻辑。他强调,创作需紧跟时代步伐,在构思阶段就要做好素材搜集,通过多查找、多读画、多交流、多写生积累灵感,而新的形式设计是构思的关键,其中构图作为核心直接影响主题表达,材质与尺寸的选择则需服务于主题与展览要求。在立意阶段,他指出花鸟画创作要突出文化寓意、彰显时代精神,以物喻情、以境表意,让作品兼具审美价值与思想内涵。进入创作阶段,他倡导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落实“五个精心”——精心构图打造视觉骨架、精心做稿规划创作蓝图、精心渲染提升意境内涵等,在细节中见功力,在创新中显个性。
孙华英老师以三十余载逐艺之路的执着坚守为主线,深情回溯了自己对艺术的初心与担当。她曾在解放军艺术学校深造筑基,而后以画为业、以教为乐,深耕艺坛,步履未歇。2010年后,为精进技艺,她再度求学问道,有幸得欧阳中石老先生亲授指点,自此专攻泰山山水,立志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艺术格调的精品力作。为冲击国展巅峰,她踏访各类艺术大展,逐幅揣摩佳作精髓,秉持“复杂构图求全局、简单元素做精细”的创作理念潜心钻研。原计划五年内跻身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她,凭借扎实功底与不懈耕耘屡屡斩获赛事大奖,仅用两年便如愿获评中美协会员,因获奖频率居高不下,被业界亲切誉为“获奖专业户”。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特聘导师,她常年带领学生户外写生,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笔墨技艺与创作心得,更心系学子,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授课,悉心助力多名弟子入选中美协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用行动诠释着教育者的责任。谈及国展创作,她分享了核心心得:要做到“会看、会画、会说”——需专一深耕、沉心入境,真正“画进去”,坚决拒绝投机取巧,摒弃过度“制作”的浮躁风气。即便遭遇挫折,也要坚守初心与信心,“一次未中便静待下一次,只要信念不灭,终能达成目标”。而她自身从早年赶制书画订单,到后来签约企业、重拾书法技艺并赢得市场广泛认可的经历,正是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奋斗真谛的生动印证。
李燕老师分享了从普通书画办学者成长为中美协会员的逐梦历程,以四点感悟与同仁共勉。她深耕书画教育近20年,为突破“舒适区陷阱”,毅然放下稳步发展的培训事业,以归零心态远赴北京转型学习国展创作。在孙华英老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她攻克“重技法、轻内涵”的难题,作品多次入选中美协等全国作品展并获奖,成功获评中美协会员。她感悟到,艺术创作需“传承为根、创新为魂”,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入当代生活与时代审美;而支撑追梦之路的,是对艺术的热爱、跳出舒适区的勇气、名师指引的幸运以及永不言弃的执着。她呼吁同仁携手传承创新,共同擦亮肥城书画名片。
座谈会尾声,市文联主席李海锋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次座谈会名家引领、经验鲜活,身边榜样的分享极具感染力,未来应持续举办此类活动,助力肥城书画事业发展。市美协秘书长王元蒙、副主席王绪武、范正银、董元勇等也交流了体会,纷纷表示“追梦艺术人永远都年轻”,将立足传统、积极创新,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在国展创作中实现新突破。
整场座谈会氛围热烈、交流深入,三位主讲老师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在场书画爱好者理清了创作思路、提振了参展信心。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搭建了艺术交流的平台,更凝聚了肥城书画界传承创新的共识,为推动当地书画事业在国展领域再创佳绩注入了强劲动力。
摄影:李广存,号海岱石徒、龙山石徒、修合居士、根石斋主。现为:中国乡协孔孟文化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中国乡协孔孟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根艺美术学会 会员;中国观赏石协会 会员;山东省观石协会 副秘书长;泰安市美术家协会 会员;泰山奇石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兼肥城分院 院长;肥城市美术家协会 理事;肥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根艺委员会 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赏石名家;山东省根艺大师;肥城市海岱文化艺术馆 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