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传薪:肖井志与恩师高玉亮的隔空欧楷缘
在中华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欧楷以其严谨的法度、刚劲的风骨成为后世楷模。被誉为“中国欧楷第一人”的高玉亮,以三十年笔墨生涯铸就艺术高峰,而青年书者肖井志的成长轨迹里,始终镌刻着这位未曾谋面的恩师的传承印记。这段跨越山海的翰墨渊源,虽无当面教诲的朝夕相处,却以笔墨为桥,延续着艺术与精神的接力。
初识欧楷时,肖井志尚在少年阶段,跟随父亲启蒙练字的他,在欧楷的笔法精妙处屡屡碰壁。“横画如千里阵云,竖画似万岁枯藤”的境界,于他而言只是抽象的文字描述。2018年,一次线上书法交流活动中,他偶然得见高玉亮的《朱子家训》拓本影像,作品中中锋运笔的稳健、结构排布的严谨,让他瞬间被欧楷的魅力折服。彼时已在书法界崭露头角的高玉亮,恰好受邀担任活动线上点评嘉宾,肖井志鼓起勇气上传习作,字里行间的赤诚与执着,意外打动了高玉亮,为这段特殊的师徒缘分埋下伏笔。
成为高玉亮的弟子后,肖井志的书法之路迎来了转折点,却始终未能与恩师谋面。高玉亮通过线上视频逐一拆解《九成宫醴泉铭》的笔法精髓,从起笔的藏露、行笔的提按到收笔的顿挫,用镜头特写示范每一处细节。肖井志至今记得,初学悬肘书写时手腕颤抖不止,高玉亮便录制多角度示范视频,配上文字注解:“笔力生于心劲,腕稳源于功深,每日悬腕练线条半小时,三月可见成效”。他按恩师的方法每日坚持,笔下的线条渐渐有了力度,作品中也开始显现欧楷特有的筋骨。
高玉亮的教诲从未局限于笔墨技法。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与中国欧楷研究会会长,他常将自己的书法心得、参展经历整理成文字分享给肖井志,让弟子在文字中开阔眼界。2024年“翰墨润疆”活动中,高玉亮特意让肖井志参与线上欧楷教材的文字整理工作,在邮件中叮嘱道:“书法是文化载体,哪怕隔着屏幕,也要让更多人读懂传统之美”。这份文化担当深深影响了肖井志,他在乡村春晚中通过直播展示书法创作,在升学宴上以笔墨传递祝福,将恩师的理念融入生活。
如今的肖井志,笔下的欧楷已兼具法度与灵动,作品既可见《心经》般的严谨结构,又融入了行书的流畅气韵,这正是高玉亮“融楷入行”创作理念的延续。虽未曾与恩师当面致谢,但他始终以“隔空弟子”的身份践行着传承使命。每当有人称赞其作品时,他总会拿出手机里高玉亮的点评截图:“传承不是复制古人,而是以笔墨续写时代精神”。
翰墨无声,薪火致远。高玉亮以笔墨为炬,照亮后学者的道路;肖井志以初心为笔,续写传统文脉的新篇。这段未曾谋面的师徒渊源,用跨越空间的坚守与传承,诠释了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即便相隔千里,笔墨的力量亦能让文化精神生生不息。
中国欧楷研究会副会长肖井志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