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承古法 笔耕不辍育新苗—肖关明先生湖东艺术中心书法活动
2025年11月14日,中国欧楷研究会执行会长肖关明先生莅临湖东艺术中心书法班,以"书法复古性传承与佳作创作"为核心,开展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书法教学活动。活动围绕欧楷艺术精髓,从复古理念阐释、艺术展示逻辑、佳作创作路径到具体技法训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夯实了学员的书法基础,又提升了其艺术审美与创作能力,取得了圆满成效。现将本次活动详细总结如下:
本次教学活动的核心亮点的是对书法"复古性"的深度解读。肖关明先生开篇即点明,书法的复古并非机械复刻古人笔墨,而是对传统法度的精神传承,正如欧楷所秉持的"笔法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的辩证思想。他强调,复古是创新的根基,脱离传统的书法如同无源之水,唯有深入研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经典法帖,掌握"笔笔有出处、字字守古法"的精髓,才能在创作中兼具法度与神韵。肖先生结合欧楷"法度森严、险劲端庄"的艺术特质,详解了复古性在笔法、结构、气韵三方面的体现:笔法上坚守中锋为骨、方圆兼施的准则,结构上遵循中宫紧收、险中求稳的法则,气韵上追求刚劲内敛、端庄典雅的格调,让学员深刻理解了"初学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的书法进阶之道。
在书法艺术展示与佳作创作板块,肖关明先生分享了系统的实操方法论。他指出,一幅佳作的诞生需历经读帖、意临、创稿、正作、调整五个阶段,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在创作准备阶段,要注重工具考究与内容深研,毛笔宜选狼毫或兼毫,宣纸需提前试笔以掌握吸墨性,墨色浓度需反复调试;内容选择上要校勘权威版本,通过训诂学理解文意,实现与古人情感共鸣。在章法构建上,需建立字组轴线网络,运用九宫格原理规划疏密关系,遵循"天头>地脚>左右"的边距设计原则,同时设计"浓-淡-枯"的墨色梯度与合理的行笔速度曲线,让作品兼具整体和谐与局部变化。肖先生特别强调,佳作创作既要坚守技法规范,又要融入个人情感与学养,在传统与创新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陷入机械模仿或肆意妄为的误区。
技法训练环节聚焦牛字旁及相关汉字,实现了"由点及面、精准突破"的教学目标。肖先生先解析了牛字旁的结构特征:由长横、竖钩、撇捺构成,上紧下松,长横奠定稳重基调,竖钩作为中轴提供支撑,撇捺形成平衡展开,三者比例需严格把控。随后,他逐一示范"牛、物、牺、牲"等字的书写技巧:"牛"字需横平竖直、钩收自然,重心略偏上方;"物"字左窄右宽,牛字旁适度收紧为右侧"勿"部预留空间,做到疏密协调;"牺""牲"二字需注意左右部首的呼应关系,竖钩要挺拔有力,撇捺要舒展有度。练习过程中,肖先生始终强调坐姿与握笔姿势的重要性,要求学员保持"头正、肩平、背直、足安"的坐姿,握笔做到"指实、掌虚、腕平、笔正",通过纠正不良习惯为扎实技法打下基础。学员们在先生的指导下反复练习,从笔画衔接的流畅性到结构布局的合理性,逐步提升书写质感,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活动最后,学员们开始尝试作品创作,肖关明先生逐一审阅指导,针对笔画力度不足、结构失衡、墨色单调等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为巩固教学效果,本次活动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员将当天练习的汉字及创作作品整理后发至班级群,便于后续跟踪点评。通过本次教学,学员们不仅掌握了牛字旁相关汉字的书写技巧,更建立了系统的书法学习思维,明确了"守正复古、创新出彩"的发展方向。不少学员表示,肖先生的教学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性,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创作中遇到的困惑,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提升到了新的层次。
此次肖关明先生走进湖东艺术中心书法班的教学活动,既是欧楷艺术传承的生动实践,也是书法教育普及的重要举措。活动以复古性为核心、以技法训练为抓手、以佳作创作为目标,构建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书法素养与创作能力。未来,湖东艺术中心书法班将继续邀请书法名家开展教学活动,持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书法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让更多人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笔墨耕耘中体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欧楷研究会执行会长肖关明
2025.11.1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