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鞋
文/李文辉
北方老家的老屋
任由西北风吹
她从上海回来
简单的大门锁着一把铜锁
打开门
迎面是杂草丛生
似乎掩盖了她童年的欢乐
少女时的苦读
似乎一切都被远去的父母带走
只有长青苔的廊沿
落满灰尘的老屋
老屋的一角
有一堆旧鞋
布鞋,黄胶鞋
鞋大多被磨破
就像父母的老萤
磨破的肩膀
她热泪盈眶
也许父亲曾穿漏水的鞋
把冰渣踏破
也许母亲穿露脚趾的布鞋
走了一坡的山路
而记忆中
父母总为她备好穿不完的新鞋
总感觉家里有点富足
她依依不舍的走出家门
又锁上那把铜锁
细心的儿子偷瞄到她包里放了一双旧鞋
上海她明亮的家里
将有亲情的陪伴
她的人生也许会少许多迷途
《旧鞋》赏析:以物载情的记忆诗学与时空对话
李文辉的《旧鞋》是一首以日常物象承载深沉情感的抒情诗,通过“旧鞋”这一核心意象,构建起横跨城乡时空的情感桥梁,完成了一场与家族记忆的深刻对话。
诗歌的空间结构颇具匠心,形成“北方老屋—上海新家”的二元对照。老屋的“铜锁”、“杂草”、“青苔”与“灰尘”共同构筑了一个被时间凝固的空间,而上海的“明亮家居”则代表着流动的现代生活。这种空间对峙强化了游子与故乡的疏离感,同时为情感爆发预留了伏笔。
“旧鞋”作为全诗的诗眼,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布鞋与黄胶鞋的“磨破”状态,既是父母辛勤劳作的具象证明,又隐喻着他们为子女耗尽的生命能量。“漏水的鞋”与“露脚趾的布鞋”的特写镜头,与子女“穿不完的新鞋”形成强烈对比,揭示出中国式家庭中沉默的牺牲精神。这种通过具象折射抽象的艺术手法,使诗歌获得了超越个体的普遍感染力。
诗歌的时间维度同样值得玩味。现时态的还乡之旅与过去时的童年记忆相互交织,通过“也许”的推测性叙述,既保留了历史距离感,又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性。这种不确定的追忆恰恰证明了记忆的模糊性,反而更真实地呈现了子女对父母艰辛的迟来理解。
结尾处的细节处理尤为精妙:“偷瞄到她包里放了一双旧鞋”这个动作,完成了从物质继承到精神传承的升华。旧鞋被带往现代都市,象征着将传统伦理价值引入现代生活的努力。这个看似寻常的举动,实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暗示着在物质丰裕的当下,精神根源的不可或缺。
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张力,“磨破的肩膀”与“磨破的鞋”形成通感式的联想,“冰渣踏破”与“山路”的意象选择,既具北方地域特色,又承载着普遍的人类情感。这种克制而精准的抒情方式,避免了滥情主义,却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旧鞋》通过微观物象的深度开掘,成功构建了一个关于记忆、牺牲与传承的抒情空间。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代中国,那些被锁在老屋里的旧物,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载体,更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存证。这首诗的价值,正在于它让读者在平凡的旧鞋中,看见了不平凡的生命轨迹与永恒的情感真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