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柿子红
文/孙钦芳
11月7日,因事去了趟老舅家。舅家地处我县西南塬区的苍峪村。村子虽小,但却久负盛名。
吃过午饭,一种怀旧的心态,促使我又一次来到村子东南方向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沿着那湾湾曲曲的小路,去领略深秋时节那塄塄坎坎上大小不等,高低不同,以及成行的,不成行的柿子树林。
来到柿树林,那颗颗挂满枝头的红柿子,象一个个孩儿的小圆脸,在微风的吹佛下,仿佛向我点头微笑,并不言不语的打着招呼。更为可爱的是那枝叶繁茂的火罐树,那枝枝杈杈上挂着小小的红火罐,一个挨一个,一个挤一个的赘满枝头,那被压湾了枝头吊下来的小火罐,向一个个小红灯笼分外迷人,令人陶醉。看着这一切不由使我想起了诗人杨万里的名句“冻乾千颗密,尚带一抹霜”,及诗人李益写的“柿叶翻红霜秋景,碧天如水奇红楼”的名句。我想尽管以上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热爱大自然,热爱深秋时节的红柿子应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要么他们怎能写出如此美妙、留传千古的诗句呢?今天站在这小时候经常出没的柿子树下,回想起古人的著名诗句,使我感到无比的惬意,无比的爽心,无比的幸福。
离开柿树林后,沿着崎岖的小路向低处的沟岸走去,意在寻找我儿时的梦想,儿时的欢乐。在沟岸,当我转过身手搭凉棚,遥望高处那刚刚去过的柿树林,那被初霜坎过的柿树叶及那熟透了的红柿子,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红,格外的美,格外的讨人喜爱,这一切无疑构成了一幅意竟犹美的秋景图。难怪唐代大诗人杜牧,在观看了晚秋时节红树林的美景后,触景生情写下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名诗。我想此处的柿树林中虽无人家,也无枫叶,但此处柿树林的美景,不似枫叶,却胜似枫叶。看到这深秋时节的红柿子和红柿林,我才真正感悟到,层林尽染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当然,看着远处的柿树林,我深知每年的这个时节,是舅家人最为忙禄,最为高兴的时节,因为当节气到了立冬之后,家家户户开始卸柿子,削柿皮制做柿饼的。然后再把剩余的柿子和小火罐,小心翼翼的放在房檐口,楼道角等偏辟的地方。待一个月后柿子软了,人们开始用篇担担着两筛子柿子走村串乡的卖起柿子来。冬月里柿饼制成后又开始卖柿饼。然后用卖柿饼的钱,买回家里所需的生活用品。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子里的年轻后生,他们也在利用网络平台,把乡亲们制作好的柿饼拍成精美的图片在网上宣传,在网上销售。这真可谓是传统的柿饼产品,如今销售也实现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家家又在各自的金土地上建起了猕猴桃园,由于秦岭脚下得天独厚的气侯滋润,加上人们的辛勤作务,猕猴桃连年丰收,户户的日子犹如那串串柿子一样,红红火火,“柿柿”如意。
“柿红如火映晚秋,霜意浓时共赏柿”,总之,红彤彤的柿子,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个代表着富贵吉祥的象征。它不但是秋天里最美的使者,在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和祝福,而且从哪沉甸甸的红柿子上,我也看到了舅家人美好生活的希望。
周至县青化镇二庙村 孙钦芳 2025年11月10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