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在这里
我们八〇级一班,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立诚中学设立的重点班。
记得当时班上仅有四十余名学生,班主任是由部级劳模安兆甲老师担任。化学老师董荣弟、物理老师陈春生、语文老师计兴华、英语老师陈金土、政治老师王希发、生物老师王淑萍……他们各有所长,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可以说,这些老师都是立诚中学的精英与骨干。
安老师教我们数学。他讲课干净利落,生动形象,板书如同精美的画卷,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常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做标记,如星号※、波浪线等。他徒手画几何图形,不用尺规也能十分规范;讲解代数、三角函数有声有色。他布置的作业选题典型,批改及时到位,从不忽视知识的补充与拓展,非常注重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的课最受同学们欢迎。
我们班的班长是周润京同学,赵艳玲担任团支部组织委员,同时兼任学校团委组织委员和学生会委员。体育干事是田孺君,学习干事是张养军,刘难任团委委员,劳动生活委员则由高雷担任。这个班干部团队配置精干,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为这个优秀的班集体服务。
班级的纪律表现屡次获得学校的肯定与表彰。
班上的学习氛围更是值得称道。课堂秩序井然,同学们听讲专注,笔记详实,回答问题踊跃。遇到疑难主动请教,讨论问题时气氛热烈。作业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训练扎实有效。我们并不局限于课本习题,而是精选典型题目,探索一题多解,在学中练、在练中悟,既加深了理解,也拓宽了解题思路。一学期下来,每人至少要用掉两本作业本。
周润京是一位兢兢业业、踏实奉献的好班长。他具备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善于团结同学、凝聚人心,把班级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
同学中,刘难最能吃苦,惜时如金,连吃饭睡觉都手不释卷。晚上甚至点着煤油灯或蜡烛,在被窝里熬夜苦读。正是这份心血,换来了优异的高考成绩,最终金榜题名,被陕西师大数学系录取,后来还取得了博士学位。
张养军是典型的读书人,勤奋用功,好学爱钻。他在各科提问最多,且问题往往切中要害,富有探讨价值,对大家理解新知识很有启发。他基础扎实,思路开阔,能力突出,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2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师大化学系,之后又进入上海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工作数年后再获博士学位,从事军事医学研究工作。
邢福锋是当年立诚中学的理科状元。他的特点是善于学习,紧抓课本,基础牢固,不钻牛角尖,不沉迷偏题、难题。方法得当,学得轻松,没有心理负担,临场发挥出色。1982年7月考入北师大,毕业后在西安纺织学院任教,为培养大学生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再说崔晓民,他天资聪颖,思维灵活,为人稳健,言语不多却胸有丘壑。他能写会画,有主见、有远见,凭借不懈努力和坚强毅力,先后在多个单位任职,最终在市委担任要职,升任市委秘书长,实现了人生价值,退休后享受副厅级待遇。
张义保能力出众,看问题深刻,见解独到,思路清晰,做事干练,言简意赅。走上教师岗位后,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教学理念超前,课堂幽默风趣,知识新颖,逻辑层次分明,深受学生欢迎。
本色纯真人憨厚,心无杂念劲头足
追梦路上洒汗水,功成名就圆了梦
如今的他多才多艺,能言善道,还多次担任婚礼主持人。他有勇有谋,热情大方,格外珍视同学情谊,不少同学家中的婚丧大事,都是由他负责联络沟通。
田孺君性格活泼,思想开放,能言善辩,争强好胜,热爱文学,是计老师的得意门生。
魏安乐、王建华、李军社、李济民、谢岗正、孟雅龙、赵平、张云潮、王民厚、田安民、樊增牢、郭教学、师忠宏、丁学雷、米卫东、张卫东、郭建国、罗永奇、丑向贤、丑建平、姬树全、张克让、田凌云、蒋国旗、郭斌等等——个个才华出众,事业轰轰烈烈,家庭美满幸福。他们中有大公司副总、单位一把手、工程师、律师、教授、专家……每个人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能与这些同窗结缘,情同手足,我深感荣幸。他们是祖国的栋梁、社会的精英,我为此无比自豪。
班上的十位女生——赵艳玲、郭小娟、陈芳茹、顾纪兰、许娟利、张菊艳、张爱梅、姚小娟、白玲、蒙小爱,个个如花似玉,气质出众。有人温文尔雅、含蓄内敛,有人笑容灿烂、举止大方,思维敏捷。她们才智超群,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解题时灵光乍现,令我由衷敬佩。(说来惭愧,两年同窗,我与班上女生几乎没说过几句话。)
共甘共苦洒热血,顽强拼搏度难关
凝聚力量添智慧,战果煌辉创奇迹
精英荟萃流芬芳,令人心喜更自豪
汗水不会白流,耕耘终有收获。在1980年7月的中专考试和高考中,我们班共有十人取得优异成绩(邢福锋、张养军、刘难、赵平、张义保、崔晓民、田安民、李东林、陈芳茹、张云潮),在当时升学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实属不易。他们分别升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