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文化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烟火煨乡愁,珍馐藏岁月。
玉馔呈祥承国宴,辣风浸骨是家山。
十四州分烟火色,诸味皆承湘水澜。
血鸭凝香融永岫,香干蕴润攸溪滩。
腊肉熏透安化雪,烈火烹出故园香。
一箸牵魂归故里,舌尖滋味是千年。
2025年11月13日长沙
一箸滋味,千年文脉——读《舌尖上的文化》的烟火与传承
刘永平的《舌尖上的文化》以凝练的笔墨,将舌尖滋味与乡愁、地域文脉、千年历史紧紧缠绕,让每一味烟火都成为文化的鲜活注脚。
开篇“烟火煨乡愁,珍馐藏岁月”便定下基调,把食物从果腹之需升华为情感与时光的载体。颔联拓宽视野,“国宴玉馔”与“家山辣风”对比,既见文化的恢弘与质朴,又藏着个体对故土的眷恋。颈联与颔联聚焦湖湘风物,十四州的烟火、湘水的波澜,化作血鸭、香干、腊肉的醇厚,每一道美食都锚定具体的地域坐标——永岫的凝香、攸溪的温润、安化的雪韵,让味觉有了可触摸的地理与人文温度。
结尾“一箸牵魂归故里,舌尖滋味是千年”收束全篇,将个体的乡愁与千年的文化传承相连,小小的筷子不仅牵起对故园的思念,更承载着流淌在饮食里的文明密码。全诗对仗工整,意象鲜活,以“味”为媒,让地域文化在烟火气中愈发厚重,也让读者在舌尖的想象中,读懂食物里藏着的故乡情、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