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成昆路的体会
蔡方鹿

1968年,我穿上军装,成为铁道兵10师46团2连,施工连队的一名爆破兵。参与修建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在被称为“筑路禁区”的崇山峻岭间,在施工第一线,我们发扬人民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我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连续三年评为“五好战士”。
然而,最深的烙印,是那些永远长眠在大山深处的战友。他们的身影,成为我心中永不褪色的丰碑,也点燃了日后传承的火种。
走上教师岗位,我从未忘记自己曾是三线建设的铁道兵。从2009年起至今,已连续16年带领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研究生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和年轻教师开展“重成昆铁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年并有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四川文理学院、中山大学等各高校的同学参加进来,与我们同走成昆铁路。共计已有243人次参加。
我们在德昌县烈士陵园祭奠铁道兵烈士,参观考察当年我施工的隧道、路基、桥梁,走访当年驻地生产大队的老村民,考察彝族山寨,采访铁道兵老战士、老民工,参观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成都铁路局西昌成昆铁路展览馆、徐文科烈士纪念碑等地。把铁道兵为国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留血牺牲、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钻研业务、精通技术的科学精神传承了下去。在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铁道兵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重走成昆路的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中央电视台导演刘洪浩、中国铁建副总裁鲁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编导赵晋导演等社会各界、彝汉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重走成昆路的学生中张玉禄同学被评为甘肃省武威市优秀共产党员。陈欣雨同学获得教育部“学术新人奖”,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独立获得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被聘任为世界名校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员,入选国家青年文化英才。还有很多研究生毕业后继承发扬铁道兵精神,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优异成绩。

责编:槛外人 2025-11-1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