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摄影/曾小蓉
七绝 涪陵颂
文/曾小蓉
两江四岸玉楼重,雾里云桥水陆通。
过尽千帆白鹤影,犹闻号子响长空。
网络点评
涪陵颂:两江交汇处的历史回响
这首《七绝·涪陵颂》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涪陵这座山水之城的壮美画卷,展现了其作为长江与乌江交汇处重要港口的独特风貌。诗人通过"两江四岸"、"雾里云桥"、"千帆白鹤"、"号子长空"等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篇幅中传递出丰富的历史内涵。
首句"两江四岸玉楼重"以宏大的空间视角开篇,"两江"点明涪陵地处长江与乌江交汇的地理特征,"四岸"则拓展了视野的广度。"玉楼重"三字尤为精妙,既描绘出江边楼宇鳞次栉比的繁华景象,又以"玉"字赋予其温润光泽,暗示城市的富庶与文明程度。一个"重"字,既写实景,又暗含历史积淀的厚重感。
次句"雾里云桥水陆通"将镜头拉近,聚焦于涪陵的交通要道。"雾里云桥"四字极具画面感,既写出桥梁高耸入云、若隐若现的形态,又暗示了此地多雾的气候特点。"水陆通"则点明涪陵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物资集散之地。这一句在写景中暗含了城市的功能属性,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三句"过尽千帆白鹤影"笔锋一转,将视线引向江面。"千帆"极言往来船只之多,凸显涪陵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港口的繁忙景象。"白鹤影"的意象尤为精彩,既实写江上白鹤掠过的自然景观,又暗喻那些穿梭于历史长河中的文人墨客、商旅过客,如白鹤般留下惊鸿一瞥。一个"尽"字,道尽时光流逝、人事代谢的沧桑感。
结句"犹闻号子响长空"由视觉转向听觉,以"号子"这一最具码头文化特色的声音收束全诗。"犹闻"二字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让读者仿佛能穿越时空,听到那回荡在江面上的劳动号子。这号子声不仅是纤夫们齐心协力、搏击风浪的见证,更是一种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响长空"三字气势磅礴,将这种精神提升到永恒的高度,使全诗的意境得到升华。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前两句以工笔勾勒出涪陵的宏观景象,后两句则用写意手法捕捉动态瞬间,形成动静相宜的艺术效果。诗人善于运用色彩对比("玉楼"与"白鹤")、空间转换("两江四岸"到"长空")、感官交织(视觉与听觉),在28字中构建出多层次的审美空间。
总结
此诗不仅是对一座城市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精神的礼赞。它让我们看到,在山水之间,在历史深处,有一种力量如同那响彻长空的号子,穿越时空,永远激荡人心。通过地理意象与历史符号的融合,既呈现了涪陵“两江交汇”的险峻与壮美,也折射出其作为巴渝文化节点的深厚底蕴。艺术上以简驭繁,动静相生,堪称描绘涪陵的经典之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来源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所有诗词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

举报